行业复苏进程受阻,本轮疫情拐点成关键。
3月以来,全国多地疫情反复,由于部分地区严格的防疫措施,交通运输、仓储业受限,国内航班量骤减。
上海机场的3月运输生产情况简报显示,3月飞机起降架次总计1.6万架次,同比下降54.89%;旅客吞吐量80.61万人次,同比下降76.86%。
进入四月,全国航班量进一步下滑,公开信息显示,4月1~13日三大航航班量同比下降80.9%。
二级市场的航空机场板块却是另一番景象。近一个月,机场股全面飘红,大部分航空股跑赢主要指数,资金博弈航空机场板块业绩修复。
航空机场板块复苏受阻
目前航空运行已接近冰点,根据4月16日携程售票情况,供给端将逐步恢复,上海至北京航班量将于4月29日回升至60班/日。
4月以来,受国内多地疫情影响,航司、机场经营处于整体低位。最新数据显示,4月航班量持续下降,4月1日-4月15日平均日航班量为2662班,同比下降80.09%,较2019年同期下降81.32%。其中,吉祥航空(603885.SH)同比下降90.3%,春秋航空(601021.SH)同比下降81.8%。
环比3月来看,降幅也较为明显。数据显示,4月1日~13日三大航航班量环比3月整体下降48.0%,吉祥航空下降80.1%,春秋航空下降60.7%
相比疫情前2019年来看,4月1-13日三大航航班量较2019年同期下降79.9%,吉祥航空下降89.6%,春秋航空下降77.7%,全行业航班量约2019年二成水平。
事实上,在客运量持续受疫情扰动的情形下,2022年1~2月,国内交通运输业已明显复苏,恢复程度均为2020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展现出较为强劲的需求韧性。
其中,中国国航(601111.SH)、南方航空(600029.SH)、中国东航(600115.SH)、春秋航空、吉祥航空5家主要航司的2月份平均客座率为67.14%,同比、环比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且是2020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
以龙头股上海机场为例,2月份,公司飞机起降架次为29000架次,同比增长45.88%;旅客吞吐量为255.73万人次,同比增长89.42%。
“一方面,1~2月春节假期对客运量形成一定支撑,客流以务工流和探亲流为主。3月以来,受疫情影响,需求再次降至相对低位。同时,当月发生的重大航空事故也对客运量有一定影响。从历史数据来看,事故后的一个月内往往是影响高峰期。”一位交运业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说,“从行业复苏受阻情况来看,主要取决于本轮疫情拐点”。
资金博弈航空、机场业绩修复
从客运量数据降幅来看,本轮疫情对航空业的冲击比较大,但航空、机场板块不仅没有大跌,甚至比很多板块更加抗跌。
Wind资讯数据显示,3月17日~4月17日,白云机场、上海机场、厦门空港、深圳机场4只机场股全部录得股价阶段上涨。其中,白云机场上涨近9%。从年涨幅来看,白云机场、上海机场的累计涨幅均超过11%,跑赢A股全部主要指数。
此外,8只航空股的平均年涨幅仍录得下跌,平均跌幅为8.57%。但近一个月来,在疫情扰动加剧的情形下,航司板块却反弹明显。数据显示,3月17日~4月17日,8家航空股平均上涨1.3%,其中中国国航领涨板块,累计涨幅为11.56%。
上述分析师对记者表示,虽然无法预判国内疫情多点扩散的程度以及附带产生的出行限制对需求产生的抑制作用,但航空业最坏时间已过去,国内客运有望随着国内经济稳步增长而持续恢复。
“我们认为,当前市场资金视航空业为‘稳增长’背景下的重要元素,是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客运量持续再创2020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的预期。”该分析师对记者说,“从当前看,航空机场股的主逻辑是修复逻辑,有多大程度修复,带来多大规模的业绩弹性,短期的疫情扰动都不会对修复的主逻辑产生根本性影响。”
记者注意到,随着航空机场股的年报逐步披露,从2021年四季度来看,各家机构对航司、机场股态度存在一定分歧。
2021年,白云机场蝉联旅客吞吐国内机场第一。去年第四季度,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晋成为该公司第六大流通股股东,持股1403.64万股。而北向资金和社保基金101组合进行了一定比例减持。
上海机场方面,机构的减持与加仓幅度更大。北向资金、汇金进行了不同比例减持,而全国社保基金102组合、大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万能产品实施了增持。
航司方面,广发基金3只产品合计减持中国国航约1600万股;北向资金在减持中国国航的同时,对中国东航进行了小比例增持。
民营航司中,截至今年2月22日,嘉实基金旗下产品、中欧基金2只产品以及北向资金均进行了减持。其中,中欧新趋势混合在2021年第三季度加仓后,又于第四季度进行了减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