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时尚情报|疫情考验长三角化妆品行业
一周时尚快报
长三角化妆品行业应对疫情挑战
受新一波疫情封控影响,上海化妆品行业生产被按下暂停键。包括欧莱雅、资生堂、爱茉莉太平洋等跨国公司,以及家化、上美、伽蓝等本土品牌均受到停工停产影响;一些在上海转运的化妆品,也因物流原因暂时滞留。
上海日用化学品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金坚表示,由于化妆品行业的一系列新规将在5月1日前实施,企业在产品备案、注册资料补录等方面面临“大限将至”。“有70%~80%的的产品,不能够完全按照新规规定补齐产品资料。有的大企业有上千个产品,疫情影响加上时间太紧,补录完全来不及。但如果在有限期内,没有补全资料,产品备案/注册就面临被撤销的可能。”
疫情外溢影响下,江浙地区的企业和工厂也出现了原料短缺、物流不足等困境,尤其是毗邻上海的苏锡常,聚集着不少日化类工厂。苏州一家代工企业表示,自2月以来苏州反复出现疫情,目前产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因为无法保证产能,一些在谈的意向订单也都处于观望状态。
为了降低损失,不少企业积极筹备复工。韩国知名代工企业科丝美诗在上海奉贤的工厂,受疫情影响并不严重,有望率先复工复产;一些紧要的订单则转由外地工厂接手,尽量分散风险。
第一季度奢侈品收入大涨
4月12日,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公布截至3月31日的2022财年第一季度关键财务数据,销售额同比有机增长23%至180.03亿欧元,远超分析师预期。其中时装皮具部门涨幅最大,同比增长30%至91.23亿欧元,首次突破90亿欧元,逼近百亿欧元大关。
4月14日,爱马仕也公布截至3月31日的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务数据,销售额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大涨27.1%至27.65亿欧元,同样高于行业预期,增速赶超LVMH集团。
欧洲和美洲市场是LVMH和爱马仕集团第一季度的主要增长引擎。由于疫情反复,LVMH集团已关闭中国市场15%至25%的门店,第一季度除日本外的亚太市场收入涨幅8%,而去年同期增长86%。受疫情封锁限制,爱马仕也从3月初开始陆续关闭门店,但2022财年的强劲开局使其在报告期内,除日本外的亚太地区收入仍增长28%至14.47亿欧元。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一线市场容量趋于饱和,奢侈品牌将向二、三线城市渗透,以寻求更大的增长动力。3月底,爱马仕在河南的首家门店落地郑州,开业当天店内货品几乎全部售罄,引发广泛关注。
LVMH表示,虽然疫情反弹影响了中国市场,但集团对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恢复抱有极大信心。爱马仕集团首席财务官埃里克·杜哈尔古埃(Eric du Halgouet)也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他们对上海三家门店的重新开业充满信心,无论如何中国市场的基本面都非常出众。
值得注意的是,LVMH首席财务官让-雅克·吉奥尼(Jean-Jacques Guiony)在电话会议中再次强调,未来集团会继续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旗下品牌产品售价,以确保盈利增长。埃里克·杜哈尔古埃也表示,在通胀压力下,爱马仕今年年初已经平均上调3.5%的价格,并可能在今年年中再次上调珠宝和手表价格,以抵消贵金属成本的上涨。据汇丰银行最新统计,自去年9月以来,奢侈品行业的价格在过去6个月中上涨约8%。
时装秀将全面回归
在停摆两年后,奢侈品牌的大型时装秀正全面回归。
4月11日,路易威登宣布将于5月12日在美国南加州圣地亚哥的索尔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举行2023早春时装秀。迪奥也将于4月30日在韩国首尔的梨花女子大学举办2022秋冬系列时装秀,迪奥男装2023年春季系列则计划于5月19日在洛杉矶发布。香奈儿也将举办两场时装秀——5月5日在摩纳哥发布的2023年早春度假系列和6月7日在佛罗伦萨举办Métiers d’art时装秀。古驰和巴黎世家则将在5月16日和21日举办时装秀。
奢侈品牌的早春度假大秀通常要提前半年进行准备,在主题、选址和场地布景上比常规成衣秀更讲究。疫情期间的多项活动已经证明,线下实体活动同样不可替代,时装秀回归线下是必然趋势。向来以豪掷预算举办时装秀著称的香奈儿,最先于去年11月在迪拜举行2022年早春度假系列时装秀。品牌曾将原定于2020年5月在卡普里岛举办的度假大秀改为线上发布,但效果并不理想,业界评论罕见尖锐。
随着疫情的反复,可持续发展成为时尚界的关注焦点,回归线下的时装秀与疫情前有所不同。奢侈品牌在秀场布置上正尽可能地向数字化与可持续靠拢。2022秋冬时装周上,路易威登、迪奥、古驰和普拉达等品牌均尽可能地运用灯光和数字化媒体来凸显大秀场景,而不再单纯依靠搭建宏大布景,也承诺会将大秀物料回收再利用。3月举办的首届元宇宙时装周也吸引了众多时尚品牌参加,试图为它们打开全新窗口。
蕉下冲刺IPO
4月8日,国内防晒服品牌蕉下在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根据招股书,蕉下2021年收入为24.07亿元,较2019年的3.85亿元增长5倍多。
创立于杭州的蕉下,在2013年推出第一款防晒产品双层小黑伞,并于2017年推出胶囊系列伞,这两款防晒伞也成为该品牌代表产品,年销售额都曾超过3000万元。另一边,1985年创立的天堂伞如今面临品牌严重老化问题,虽然年销售额也达到20亿元,但日渐失去年轻消费者。
以蕉下为代表的新兴品牌正抢占庞大的女性防晒市场。除了遮阳伞,近年蕉下将产品线拓展至防晒服、防晒口罩等品类,去年更近一步延伸至非防晒领域,比如保暖服装、配饰等。蕉下在招股书中表示,从小众防晒品类到真正的大众市场仍有十分可观的市场空间。
作为典型的新消费品牌,蕉下同样因为营销费用占据“半壁江山”而被诟病。2019年至2021年,其分销及销售开支达到1.25亿元、3.23亿元和11.0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32.4%、40.7%和45.9%。此外,消费者对于防晒服、冰袖等产品的防晒能力始终存疑,市面上部分产品的防紫外线性能可能还不如一件T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