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自动驾驶企业首获出租车经营许可:距离大规模商业化还有多远?
这是国内首次从政策层面,赋予自动驾驶车辆运营服务和普通出租车运营服务同等的地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宋豆豆 广州报道
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迎来重大突破。
4月24日,广州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小马智行”)宣布中标广州市南沙区2022年出租车运力指标,获准在广州南沙投入100辆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出租车服务,期限为5年。
这是国内首个颁发给自动驾驶企业的出租车经营许可。中标通知明确,允许符合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安全技术要求的自动驾驶车辆提供出租车经营服务。
这意味着自动驾驶车辆正式纳入一般车辆的运输经营与管理范畴内,采用国家统一出租车规范化管理。这是小马智行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也是广州从去年7月正式启动自动驾驶混行试点以来的重大政策创新突破。
5月起开始收费运营
小马智行将从5月份开始,在南沙全域80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开启收费运营,并随着业务逐步扩大服务至广州市其他地区。乘客可以通过 PonyPilot+ App使用服务并完成支付,服务时段为8:30至22:30,收费标准则按照广州市出租车统一定价标准。
小马智行副总裁、广深研发中心负责人莫璐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小马智行在满足公开招标流程后,通过了两方面检验:一是自动驾驶车辆需要满足相关的安全技术指标,二是自动驾驶公司的运营管理流程,也需要满足一般车辆出租车运营企业相关的要求。
据了解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技术标准包含多项国家强制性标准和汽车行业推荐性标准,而这批通过检测的车辆搭载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Pony Alpha X。
此次中标,小马智行成为国内首个获得出租车经营许可的自动驾驶公司,也是首个在北京和广州均获准落地商业化Robotaxi服务的公司。
去年11月,小马智行获得北京市智能互联网汽车政策先行区首批“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许可”,运营范围仅限北京市经开区,面积约60平方公里。彼时,小马智行的乘用车业务从技术常态化测试迈入商业化模式验证阶段。
不过莫璐怡表示,去年在北京获得的商业化试点许可是在测试车辆范畴之内,此次广州出租车经营许可跳出了测试车辆的范畴,是首次针对正式运营车辆所颁发的一个许可。
小马智行方面表示,计划2023年前在其他一线城市落地自动驾驶出行商业化服务,2025年之前将服务拓展至更多城市,预计初期每年营收可达数百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小马智行外,目前百度Apollo、文远知行等国内企业均获得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的资格,但商业化模式有所不同。与小马智行自行投标获取出租车运营资格不同,文远知行采用了与出租车公司合作的模式。
文远知行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8年文远知行和白云出租集团组建合资公司——文远粤行,由这家公司来运营Robotaxi服务。所有运营的Robotaxi都是合规的白云出租车,有相关的资质,车上安装有咪表,可以打印发票;车上的安全员同时也是合规的出租车司机,都已经考取了相关的证照。
“文远知行在2019年11月开始的全对外开放运营的Robotaxi服务是中国首个商业化运营的服务,收费标准和广州的出租车一样,起步价12元,每公里2.6元。”上述负责人表示,“截至2021年11月底,文远知行运营两周年共安全完成30.73万次出行,服务用户数超18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自动驾驶场景落地需要自动驾驶政策及国际环境的加持、技术的成熟、基础设施的完善、汽车生态的建设以及全新商业模式的构建等多方面的支撑。
去年7月,广州市发布了《关于逐步分区域先行先试不同混行环境下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应用示范运营政策的意见》《在不同混行环境下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应用示范运营的工作方案》两个政策文件,将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现行发展基础上启动自动驾驶混行试点。
此次小马智行获得自动驾驶车辆出租车运营许可,是首次从政策层面赋予自动驾驶车辆运营服务和普通车辆运营服务同等的地位,也是广州智能网联汽车混行试点政策下的创新突破。
距离盈利还有多远?
“自动驾驶行业主要有三种发展模式:一是以谷歌Waymo为代表的科技公司模式,走一步到位的Robotaxi路线;另一种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电动车厂商自主发展自动驾驶技术、自产自销的商业模式;第三种是以通用汽车Cruise为代表的,主机厂与自动驾驶团队合作的模式。”此前毫末智行CEO顾维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在自动驾驶大范围商业化应用之前,自动驾驶出租车便成为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商业化的场景之一。
麦肯锡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到2030年,自动驾驶汽车总销售额将达2300亿美元,基于自动驾驶的出行服务订单金额将达2600亿美元。2025年,Robotaxi成本和网约车、出租车打平,此后Robotaxi成本会逐年降低,并逐步取代人工驾驶的出租车。
AutoX CEO肖健雄曾公开表示,如果把目前中国的网约车市场完全替代掉,那么Robotaxi将是一个6万亿美元的市场。
尽管前景诱人,但面临重重挑战:技术、安全、成本、量产以及商业化落地等均存在未知变量,自动驾驶商业化前夜依旧漫长。据测算,一辆测试车的改装成本在100万元以上,加上运维成本和安全员等人力成本,这一数字只会更高;同时自动驾驶技术和算法的训练需要依靠大量测试车采集数据,进一步增加了研发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Robotaxi的核心是提供移动出行服务,未来除了自动驾驶硬件成本进一步下降之外,要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去掉安全员是重要一步,但目前受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正式商业化运营启动后,车辆驾驶座仍需配备安全员。
“无人驾驶要想盈利必须实现单车盈利,实现单车盈利的前提是要能够实现无人驾驶,目前车辆配备安全员运营的模式不可能赚钱,甚至比普通模式还要亏钱。”文远知行COO张力认为,在出租车成本结构里,司机成本占60%左右,若无法替代司机,无人驾驶Robotaxi的商业模式是不成立的。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邓志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包括:与自主行驶安全性相关的关键核心技术最终能否攻克与应用落地,同时也涉及到大数据的积累、算力的支撑和特定应用场景的选择或商业模式的构建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自动驾驶的终局未定,但实现规模化量产和提高商业盈利能力,并以海量数据反哺技术,则成为下半场趋于一致的目标。
“自动驾驶下半场的比拼中,车企与科技公司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与优势,最后实现跨界融合。”邓志东认为,车企的着力点要放在信息化汽车平台的研发与落地上,包括推动汽车的全电化、数字化、执行机构冗余备份、OTA(空中下载)、软件定义升级,甚至设计与推出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包括新型线束系统)和全电线控平台或底盘等。
落地L3+的科技公司,特别是研发Robotaxi的头部科技企业与独角兽,应以撤销车上安全员作为近期的主要目标,倒逼进行长尾问题、5G应用、AI边缘、数字孪生、边-云接管和下一代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加速中国自动驾驶产业的落地进程。
小马智行首席运营官、上海研发中心负责人王皓俊表示,虽然目前整个Robotaxi行业仍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但预计未来3-5年内,Robotaxi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大规模部署。
(作者:宋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