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网“领导留言板”7月18日消息,针对网民关于“洞庭湖芦苇弃收,影响生态、浪费资源”的留言,湖南省委督查室回复表示,“留言我们已经收到,感谢对我们的信任和关注。”
【资料图】
网民4月3日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称,洞庭湖芦苇弃收将近4年,现在芦苇退化严重,如果继续弃收,芦苇吸收的重金属污染物又会回到湖里污染水体,芦苇倒伏湖面,影响航运安全。形成这种局面,主要因为造纸企业的关停,认为造纸行业就是高污染行业,所以2018年底全部关停。最近省发改委也在研究芦苇利用课题,在这之前发改委和当地政府想了很多办法,如:芦苇生产酒精、生产板材、生产菌种、生物质发电、芦苇食品等等,这些产业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消纳湖区芦苇。目前,洞庭湖区拥有芦苇面积130万亩,年产量约100万吨,芦苇是大自然馈赠给湖南的瑰宝,我们应该从生态保护、降低碳排放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对洞庭湖芦苇进行保护性利用。
这位网民恳请关心洞庭湖区芦苇保护和循环利用,并建议:一是利用芦苇生产纤维新材料;二是允许一到两家造纸企业通过产业升级后,环保排放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允许恢复生产。其称,其实造纸企业产业升级后,非常环保,现在一江之隔的湖北监利、石首、公安都在新建百万吨级造纸企业。
湖南省委督查室7月18日回复称,留言我们已经收到,感谢对我们的信任和关注!
上述网民在4月3日的留言中提到了“最近省发改委也在研究芦苇利用课题”。澎湃新闻注意到,为进一步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推动湖区芦苇产业转型升级,2022年3月3日,湖南省发改委组织召开洞庭湖芦苇综合利用研讨会。省湘西办主任、长江办副主任夏文斌出席会议并讲话,环境、农业、林业等相关领域专家以及中联重科、泰格林纸、岳阳林纸等相关企业负责同志,岳阳、益阳、常德市发改委和相关县政府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湖南省发改委网站发布的这次研讨会消息称,洞庭湖区是全国14个芦苇主产区之一,芦苇面积133万亩,年产量1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是洞庭湖湿地标志性、面积最大的植物群落,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随着造纸企业的全面退出,洞庭芦苇出现大面积弃收,芦苇不养护,将导致芦苇群落快速退化,造成芦苇面积减少,湿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芦苇弃收,倒伏在水中腐烂将加剧洞庭湖水质富营养化,容易诱发火灾事故,影响航运安全和行洪安全。
针对湖区芦苇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参会人员进行了沟通交流并提出了芦苇综合利用的研究方向及解决路径建议。与会人员建议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产业带动模式,重点从“原料、肥料、材料”等应用方向来推进芦苇产业化项目,推进芦苇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芦苇生态功能和社会价值。
湖南省湘西办主任、长江办副主任夏文斌强调,要充分认识芦苇生态价值功能,洞庭湖芦苇是大自然馈赠给湖南的瑰宝。芦苇是较好的水质净化植物,能大量吸收水体污染物,特别是氮磷吸附功能强大,在净化水质、抑制藻类生长、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区域气候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夏文斌指出,要探索实现芦苇生态价值的路径。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要进一步提高芦苇产量,有效降低芦苇种养、收割等管理成本,研制高附加值芦苇产品,提高核心技术含量,打造前景较广的芦苇综合利用产业链。
夏文斌部署了下阶段工作,专家学者、有关企业、当地政府要加快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实施方案,科学测算好芦苇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省长江办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指导作用,尽快制定芦苇综合利用指导性政策,推进芦苇可持续、再生利用发展,在更高层次上提高利用价值,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此前,湖南省林业局2021年4月16日会办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唐应伟代表《关于造纸厂退出后解决芦苇出路的建议》时曾提出:科学看待芦苇在洞庭湖湿地保护中的作用。芦苇是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平衡,拦截、降解、分解污染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芦苇对洞庭湖生态安全的影响尚缺乏科学依据和论证数据。为科学评估芦苇弃割后对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影响,该局委托中国科学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等单位开展了芦苇弃割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监测评估,2019、2020年连续两年监测结果表明:洞庭湖生物多样性增加,水质呈好转迹象,全氮和全磷的浓度均有大幅下降,火灾风险降低,芦苇弃割后可能面临的生态风险均未发生,对水环境的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