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决战那一天,8月28日(1998年),我们都在场。27号,香港股市的交易量是36亿港元,28号是798亿港元,一天的交易量增了20倍,大家可以看到国际资本的冲击能量有多大。”近日,在“让历史告诉未来:亚洲金融危机二十五周年的回顾与启示”国际研讨会上,作为亲历者,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回忆道。
亚洲金融危机于1997年7月从泰国爆发,在东亚各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延续一年有余,到次年8月香港联系汇率保卫战达到高峰。1997年10月,国际热钱开始攻击联系汇率制度,政府采取大幅度提高利率抬高融资成本的办法应对,但又造成股市大跌,热钱通过沽空股指仍能获利。这使得更多的对冲基金看到赚钱机会,形成狼群效应,在次年(1998年)8月卷土重来。
朱民在研讨会上称,他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发现,经济金融危机其实是六种不同根源的危机:一是实体经济危机,主要是由通货膨胀的急剧上升和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等引起;二是金融危机,当流动性发生逆转时,资金链断裂,形成金融危机;三是政策危机,包括危机前的宏观政策失误以及危机开始时应对政策的失误;四是外部攻击性导致的金融危机;五是外部资金变动引起的危机,大部分是因为美联储利率变化引起外部冲击;六是全球危机。
“当危机来的时候,你首先要知道它是什么危机,判定危机的性质特别重要。”朱民表示,目前从全球来看,六种风险都在积累、都在高位。
“通货膨胀在高位,大宗商品价格在高位,实体经济冲击很大,美国已两个季度技术性衰退,下一步怎么走?美国的股市已是百年高位,全球的政府债务是百年高位。高债务、高股市、高泡沫,在此情况下,金融的脆弱性是很高的,而政策危机的风险也在加大。”朱民强调。
朱民表示,与此同时,不排除恶意攻击的可能性,这个风险仍然存在,美联储利率变化容易引起外部资金的波动。“全球资本的力量比25年前要大不知道多少倍,对冲基金的力量大了无数倍。而系统的脆弱性有加强的地方,有脆弱的地方,在新的环境下有新的脆弱性。”他称。
“这些风险都在积累,都在高位,我们要有高度警惕的意识。”朱民认为,危机一旦发生就是全球危机,“所以各国之间协调,特别是中美的货币政策协调,以及亚洲区域之间的协调,把自己的家园门口管好,在今天这个时点上仍有很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