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观察:新京报快评:问责27名失职失责人员,重申教材编写严肃性

2022-08-22 15:27:42 来源:新京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文 | 苏士仪


(资料图)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风波有了最新进展。8月22日,教育部发布调查处理通报,称教材插图主要存在“不美观向上,与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存在差距”“不严肃规范,个别插图甚至存在错误”“不细致准确,部分插图容易引人误读”三方面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有关单位及人教社社长、总编辑等27名失职失责人员进行严肃追责问责。

自今年5月以来,人教社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持续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不少公众认为小学数学教材内插画整体画风不符合大众审美习惯,部分插图人物形象比较丑陋,精神风貌不佳;部分插图制作专业水准不高,个别插图存在科学性、规范性等问题,舆论批评教材的编写者和审定者不认真、不仔细。5月28日,教育部责成人教社立即整改,重新组织专业力量绘制教材插图,确保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使用新教材。

如今,在经过近三个月的调查后,教育部厘清事件脉络向社会公布、重新组织专业力量绘制教材插图,并对有关单位及27名责任人进行严肃追责问责,这不仅仅是对舆论相关质疑的回应,也重申了教材编写工作的严肃性。

当然,问责从来不是最终目的。从教育部要求人教社“立即整改”“全面彻查”,到“从5月下旬启动并于日前完成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重绘工作”“问责有关单位及27名失职失责人员”,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教材的编写、出版过程更加规范,内容更加完善,让教材能真正起到传播优秀文化和育人的作用。

▲人教社新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封面。图/人教社官网

要明晰的是,在事关教材的问题上从来就没有小事,它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日常审美和观念塑形,从更广泛的层面去看,教材内容质量的高低也关乎国家长期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一直以来,公众对高质量的教材充满期待。而对教材编写和出版单位而言,在关涉孩子教育和价值观塑形的教材上,显然容不得丝毫马虎,这是一条不容逾越的底线。此次教育部的强力问责,就重申了这一底线,也进一步维护了教材编写和出版的严肃性。

教育部在处理通报中表示,人教社对教材插图作者遴选制度不健全不规范,教材三审三校制度落实不严格,内部纠错制度不完善,对读者意见不重视,对插图存在的问题未认真排查、及时整改。这些细节问题的查清,对相关单位而言无疑是一种深刻的警示——在今后的教材编写和出版工作中,要不断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教材编制、审查、使用、维护、监管各环节相关制度。在教材编写和出版的制度设计上,既要尊重专业意见,也要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交流,让教材编写和出版能经得起各方的检验。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教育部公布的调查处理通报,也对舆论质疑的教材编写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问题进行了回应——没有发现人教社相关人员与吴勇、吕敬人之间存在经济利益输送问题。但即便如此,在其编写和设计教材插图受到公众普遍质疑的背景下,上述团队显然已经不适合再继续从事国家教材设计、插图绘制等工作。因此,教育部明确,不再聘请吴勇等人及其工作室从事相关工作。当然,这也可看作是对公众相关呼吁所作出的针对性回应,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教材编写过程中与民意互动的设计。

诚如教育部所说的那样,提升教材质量是一个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过程。因此,接下来,相关各方要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在教材编写和出版层面严守相关规范,坚持科学编写标准。与此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拓宽渠道,广泛听取一线教师、学生和家长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健全日常修订机制,不断改进完善教材。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教材起到传播优秀文化和育人的积极作用。

撰稿 / 苏士仪(媒体人)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