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伪装成未成年人套取福利 有人以协助退款为由骗取钱财
(资料图)
谨防“未成年人退款”被利用成灰产
本报记者 韩丹东
本报实习生 王意天
主播“鹤唐”人气不高,可最近直播时频频被充值,本以为是苦尽甘来,没承想却是掉入了陷阱。
“鹤唐”所在的直播平台有一项规则:用户在直播间花钱充值开通“舰长”后,可以获得主播寄送的实体礼物。不久前,她在直播时收到一条系统提示,“有用户每月花198元开通了‘舰长’。”欣喜的“鹤唐”立即为“舰长”准备了手绘贺卡、印章、挂饰等8种礼物,打包好后按照“舰长”提供的地址邮寄过去。可等对方收货后,她竟然收到一则未成年人退款申请的通知——而这名“舰长”起初告诉“鹤唐”,其为成年人,有固定工作。
今年5月,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整治网络直播打赏行为失范问题,明确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打赏行为不具有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应该退还。
但让“鹤唐”疑惑的是,自己收到的明明是成年人的消费赠礼,为何对方能以未成年人身份发起退款申请呢?
“鹤唐”的遭遇并非个例。直播平台有不少主播宣称自己收到过未成年人的退款申请,涉及金额从几元至十几万元不等,甚至有主播接到的几笔大额退款发起人是同一名未成年人。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未成年人退款背后,有些是成年人为了套取主播福利,伪装成未成年人的恶意退款,再把主播送出的礼物转手卖出谋利。还有一部分人盯上了未成年人退款的“商机”,表面上提供协助未成年人退款服务,暗地里却以“资料费”“预付款”等借口骗取钱财。
有些人钻机制漏洞
收到礼物申请退款
来自浙江慈溪的方华是入驻某直播平台的一位主播,他也曾在送出礼物后又被未成年人要求退款。而实际上,对方可能是成年人。
后来他了解到,是有人钻了“未成年人退款机制”的漏洞。“直播送礼不需要实名认证,只要向账户充值就可以送礼,事后申请未成年人退款之前再进行实名认证。”方华说。
方华发现,有人收到礼物后,便通过一些二手交易平台卖出,买家很多是未成年人。
来自河北廊坊的小李是一名高中生,他就曾买到过“只有舰长才能拥有的礼物”。小李平日热衷于观看直播,经常省吃俭用为自己喜欢的主播充值送礼物。他想加入主播的私人群,和主播直接交流,收到主播的独家礼物,但加入私人群的门槛很高,不但要投入大量精力观看直播,还要花费成千上万元购买礼物送给主播。受限于财力和时间,小李只能望而却步,可他对于主播独家签名祝福的写真照“垂涎不已”。
有一次,小李浏览某二手交易平台时发现,有人在售卖自己喜欢的主播签名照,每张120元。他立马下单购买了一张,到货之后查看是正品。高兴之余,小李心里也在纳闷:每名群成员只会收到一张签名照,真粉丝一般会用来收藏,可为何网上流出这么多签名照呢?
后来,他又在该平台看到有人公开售卖一些主播的“舰长”福利,138元一套,内含拼装立牌、主播徽章以及马克杯。
有人受益就有人受损。根据一些直播平台的收益规则,主播收到的礼物会被转换成金仓鼠,主播凭借金仓鼠数量提现。未成年人发起退款后,主播账户中的现存金仓鼠会立即被扣除,有的人甚至被扣成负数,原先收到的礼物已提现花完,一下“负债累累”。一位名叫“Momoko”的主播被要求退款14万元,而送出去的实体礼物也打了水漂。
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主任周旭亮分析,有人利用“未成年人退款”机制进行灰色操作。该机制本是一项保护未成年人的机制,如遭滥用,不仅损害未成年人的权益,还会给主播造成身心伤害及财产损失。更严重的是,这一行为还可能涉嫌诈骗。这些人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主播福利的目的,客观上通过虚构或者隐瞒事实的方式使主播形成错误认识,并基于该错误认识交付财物,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协助退款陷阱重重
稍有不慎人财两空
在未成年人退款的众多环节中,套取礼物后申请退款仅仅是其中一环。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网络平台上活跃着一个群体,他们专门帮助未成年人退款,大多通过私聊方式联系买家,再切换平台进行交易。
有知情人士透露,这个群体的操作模式根据不同平台的申请要求不同而有变化,但都需要买家提供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和付款记录,随后根据平台不同设置相应的“退款协议样本”,收费标准一般为申请退款金额的十分之一。如果买家提供的资料不齐全,他们还会“贴心”地提供全套未成年人资料,一套价格在450元至600元。
在“百度贴吧”的“未成年人退款吧”中,不少人发帖询问如何申请未成年人退款。这些帖子下方有大量跟帖称,“加我,帮你退款”。
记者注意到一则名为“举报骗子”的帖子,吧友“life1”控诉了自己被骗的经历。今年6月,该吧友因不会申请未成年人退款而发帖寻求帮助,一位名叫“联创云智”的网友留言称可以协助其申请。
“life1”添加对方为好友后,对方开口就要收600元“资料费”,称这笔款项是固定收费项目,需提前交纳。“life1”付款后,对方向其索要身份信息、充值记录等相关资料,并且发来一份“退款协议书范本”,要求其附上电子签名。
至此,协助退款服务接近尾声。对方告诉“life1”耐心等待即可,14个工作日内便可退款成功。可到了第14天,“life1”找到对方追问进度时,却被告知对方的号码已被冻结,暂时无法操作,需要解封后继续申请。此时“life1”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记者以“联创云智”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该用户已经改名。
该吧吧主向记者介绍,协助未成年人退款,一般是帮助未成年人家庭寻找孩子的消费证据,如时间点、与同学聊天记录等。如果和平台多次沟通,虽然过程烦琐,但成功概率大。由于经常有吧友上当受骗,吧主在贴吧要求接单人员及时公布相关资质和身份信息进行备案,预防吧友上当受骗,但截至目前,没有任何人向吧主报备。
“协助未成年人退款本无可厚非,但出发点应当是服务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而不是为了从中谋利。”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叶林说。
周旭亮分析,假借未成年人身份信息帮助成年人退款,可能面临民事、行政甚至是刑事责任。成年人通过虚构事实的方式,骗取平台退款,构成诈骗,根据涉案数额和情节,将被处以行政处罚乃至刑事处罚。
平台加强审核验证
正确引导未成年人
在叶林看来,“未成年人退款”机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平台存在主体混乱、审核不严、标准不一等情况,导致相关灰色产业激增,使得多方权益遭到侵害。
“直播平台对于未成年人的身份审核机制存在漏洞。根据相关规定,未成年人严禁参与直播打赏。但成年人能利用未成年人信息退款,恰恰暴露了直播平台对未成年人身份审核机制的漏洞。”周旭亮说。
为此,周旭亮建议加强监管:完善未成年人身份审查制度,提高用户门槛,落实实名注册,关闭未成年人账户的打赏功能;强化家庭监管,倡导社会监督,家长要以身作则,和学校联合监督教育,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完善并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行业自律能力,各直播平台提高对未成年人用户的关注程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用户操作的规范引导。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告诉记者,根据网络安全法等法律规定,直播平台应当要求用户实名注册。实践中,不同的直播平台在实名注册方面的做法不同,导致有漏洞可钻。可完善人脸识别技术,对用户注册时的身份信息加强审核和验证。
周旭亮也提醒网络主播,自觉抵制违反法律法规、有损网络文明、有悖网络道德、有害网络和谐的行为,主动劝阻未成年人参与打赏,净化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