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XO企业在拓展北美业务中,通过并购的形式切入是重要的手段之一。有业内人士在担忧,短期内,中国企业并购当地企业的难度会增加。
美国总统拜登于当地时间12日签署的一项鼓励美国生物技术生产和研究的行政命令“扰乱”资本市场。
(资料图片)
9月13日,A股以及港股市场中的医药外包(CXO)公司股价纷纷出现暴跌,其中药明康德(603259.SH、02359.HK)A股股价跌停、H股跌16.82%;药明生物(02269.HK)H股大跌超过19%;凯莱英(002821.SZ、06821.HK)A股跌停,H股跌幅超过12%;康龙化成(300759.SZ、03759.HK)A股以及H股跌幅均超过13%;泰格医药(300347.SZ、03347.HK)A股以及H股跌幅均超过7%。
CXO公司股价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波动,跟它们的收入构成情况有关。在中国一些头部的CXO公司收入中,海外市场尤其是北美市场,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
由于中国CXO企业在拓展北美业务中,通过并购的形式切入是重要的手段之一,有业内人士担忧,受美国政策影响,中国企业并购当地企业的难度会增加。
短期内并购或受影响
CXO主要分为CRO、CMO/CDMO、以及CSO,分别服务于医药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三个环节,可以简单理解为研发外包、生产外包和销售外包,其中研发外包与生产外包环节含金量最高。
目前,中国多家CXO公司的收入中,对海外收入、尤其是北美地区的收入依赖颇重,这跟当地医药行业研发景气度密切相关。
如药明康德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7.56亿元,同比增长68.52%,其中公司来自美国客户收入119.09亿元,同比增长104%。
再如药明生物,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72.06亿元,其中来自北美市场的收入就达到38.96亿元,占比一半以上。
又如康龙化成,今年上半年,来自北美客户的收入占公司临床研究服务收入的24.76%,来自北美客户的收入占公司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收入的84.17%。此外,博腾股份的主要业务收入也来自海外。
此次美国签署的鼓励美国生物技术生产和研究行政命令,对中国CXO企业影响如何?
目前,有部分企业已做出回应。
康龙化成在深交所互动易上回应称,关于美国准备推出一项生物相关产业支持性政策的消息,公司尚未了解到更多的细节,公司业务没有受到相关消息的影响,公司对持续发展满足客户需求的“全流程、一体化、国际化”新药研发服务能力充满信心。
凯莱英董秘办相关人员回复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该公司与美国客户合作的主要局限在小分子化学药领域,收到的美国订单皆是小分子化学药物,不涉及生物合成药,上述传言对公司影响不大。
海普瑞总经理单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美国签署的鼓励美国生物技术生产和研究行政命令,会给中国的CXO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但具体对于该公司而言,压力相对较小。“我们的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业务在美国,客户也主要是美国企业,从理论上看,对我们美国CDMO公司——赛湾生物的影响,反而是正面的。”
有CXO企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次美国签署的行政命令,或会给予在美国运行CXO业务的企业带来一定的资金支持。目前对于中方企业而言,后续并购美国CXO业务可能难度会增加。而在CXO领域,并购又是企业做大的非常重要手段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有个别中国企业被传出并购美国CXO公司受阻消息。
当地时间9月9日,美国公司Snapdragon Chemistry宣布,凯莱英之前宣布的收购将不会进行,原因是该收购未能就满足美国财政部下属的外国投资委员会的缓解条款达成一致。
今年2月份,凯莱英曾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合并方式以自有资金约5794万美元(可根据Snapdragon公司的未来财务表现作出调整)收购Snapdragon公司除凯莱英已持有的股权外其他49名股东所持有的股权。本次收购完成后,凯莱英将持有Snapdragon公司100%股权。Snapdragon公司主要是为欧美大型制药公司和中小创新药公司提供创新药原料药连续性反应生产的路线开发、设计和工艺优化服务。
对此,第一财经记者向凯莱英求证,对方表示:“公司暂时还没有最终的确定结果,尚需等待美国商务部等监管部门发布的正式通知而定。”
长期发展受影响不大
回顾中国的CXO行业发展,仅有20年发展历史,是在承接外资药企研发生产外包需求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凭借着工程师红利以及成本优势,目前中国的CXO在全球CXO行业占着优势地位。
从长期看,美国的政策会不会影响到中国CXO行业的崛起趋势?
CIC灼识咨询合伙人王文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拜登此次签署的行政命令旨在鼓励本土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在细则出台之前对中国CXO企业的业绩影响尚不明朗。
“对于国内CXO而言,判断行业发展趋势更侧重于看基本面,美国此次的政策影响更偏向于是短期的,对长期市场成长来说影响不大。”王文华说,中国CXO企业相较于美国本土CXO在生物制药的外包服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人力成本方面,中国远低于美国本土的CXO,且有着充足的化学、药学等专业科研人员储备,可有效满足美国本土生物制药企业的相关科研外包需求;二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药物原料的成本亦大幅低于美国本土,因此在药物外包生产方面,中国CDMO企业相较美国本土企业亦有着成本优势;三是,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充足的患者病例资源,国内CXO企业在临床阶段可针对各类细分疾病做到快速的大量病例入组,以最快速度完成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加快整体的新药研发进度。基于这些优势,中国CXO企业涵盖了生物制药从药物发现、生产工艺开发、临床前研究到临床试验等各方面的研发需求,可以说是国外生物制药企业的理想合作对象,这也是中国CXO企业这些年在手订单的飞速增长与海外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的原因。就长远来看,美国出台相关政策是难以填补中美CXO间的成本鸿沟的。
“如果将CXO产业链整体转移至发达国家,对于很多美国药企来说,会使得整体研发成本攀升。美国药企不仅要面临中国创新药企的竞争,还有其他世界顶级医药巨头竞争,后者不少也不是美国企业。如果美国药企迅速抛弃全球质量和性价比最高的中国CXO产业链,也必然导致它们的研发成本攀升,这不符合拜登政府签署相关行政命令的初衷。CXO模式是药企全球研发产业链背景下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在拜登行政命令的明确细则没有公布之前,我们不认为这对于中国CXO行业意味着重大的利空。”CIC灼识咨询总监刘立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