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木
(资料图)
鲍威尔严厉加息的举措,对美国外市场的巨大消极影响已经显现。
当地时间9月21日,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虽然与此前市场主流预期吻合,但美股三大股指仍“破预期”地大幅收跌。市场人士对此的解读是,因为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过于“严厉”——年底前还将加息100至125个基点——的缘故。
“严厉”,显然是一个相对概念。年底前再加息超过100个基点、使利率水平升至4%以上,相较于逾四十年未见的严重且有点儿顽固的通胀而言,或许也算不得太过“严厉”;如果一通操作之后,通胀态势仍不能明显缓解,目下的所谓“严厉”措施,或许约略理解为“刀子嘴豆腐心”式的管束也未尝不可。
不过,相较于此前的鲍威尔,现在的鲍威尔肯定已经“严厉”多了。如果大家记性还不错,去年的时候,面对日益严峻、已经远超预期的通胀形势,鲍威尔的态度却一直温和得很,“暂时性通胀”的个性化“标签儿”,现在回过头来看,把其定性为一种对通胀的委婉“激励”,大约也问题不大。直到今年6月份的时候,鲍威尔面对通胀的态度才给人一些认真的感觉,但评论通胀形势以及美联储的职责时,口气仍温柔得很——比如“我们真的需要恢复物价稳定……”,比如“我们认为衰退并非不可避免……”
与那些日子相比,鲍威尔现在对通胀的态度无疑严厉多了。有多严厉呢?不单口气变得很严厉,话里话外传达的意思也严厉得多。比如,他表示,为了将通胀率拉回2%的水平并稳定住,将致力于提高利率并将利率保持在高位,“坚持下去,直到工作完成”。比如,他表示,更高的利率、缓慢的经济增长、走软的劳动力市场等显然都对公众不利,但这些都比不上价格水平迟迟难以稳定(对公众)造成的痛苦。比如,鲍威尔主导下的美联储,对今年以及明后年的GDP增速、失业率给出了更悲观的预期……
鲍威尔态度的转变,是“身在其中者”的一种自然反应。这种反应,对旁观者、对市场中人更好地理解美国通胀形势显然有很大帮助。站在阶段性总结经验教训的角度看,鲍威尔对美国通胀的自然反应,肯定是慢了好几拍,这造成的直接问题是,通胀治理的难度大大增加,美国经济社会为之付出的代价也大大增加;同时,对美国之外世界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也造成了严重困扰,而这又会反过来消极作用于美国问题的解决。
目前,市场人士和美联储较为一致的看法是,通胀形势稳定下来并实现向预定目标的回归,应该是明年下半年乃至后年初的事情。总体而言,这样的预期肯定算得上相当乐观了,形势演进果真若此,当然皆大欢喜。但是,结合目前世界形势、市场环境综合考量,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难度极大。一个阻止世界经济和社会逐步恢复并重归发展正轨的重要消极因素是,曾经一度形成并趋向完善的世界统一的大市场,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否定力量”,以邻为壑的做派正日益成为一些人的本能选择。这种选择,显然没有出路,因为四十多年前的“沃尔克时代”的相关实践,已经对此给出过回答。如果不能跳出历史的窠臼,重归正确路径,鲍威尔的严厉态度和手段,恐怕就有相当大的机会,载入美国通胀治理的史册。
鲍威尔严厉加息的举措,对美国外市场的巨大消极影响已经显现,造成的危害日益加深,一切仿佛都在“计划”中“按部就班”地往前走。站在鲍威尔的角度看,这当然是再正常不过的“副产品”——既然美国人都要忍受加息造成的巨大“痛苦”,那么,美国之外者随之“痛苦”一下,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他这么想,当然很可以理解。不过,如果站在“美国外”的角度看待此事,感受恐怕就会有所不同,毕竟,类似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哪怕是再没记性的人,总归也会长些教训——于是,“后通胀时代”的走向,或许就会有所变化。也是,不发生点儿变化,无论在道理上还是人情世故上,似乎都有点儿说不通。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在本专栏版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