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消息丨金融如何服务800余万北京新市民?首都银行业打出“组合拳”

2022-09-26 17:25:4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打印 放大 缩小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杨希 北京报道

今年3月,银保监会、央行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带动金融行业进一步提升对新市民群体金融需求的关注。北京市约有800多万新市民,占全部常住人口的近四成。调研显示,契合首都城市定位与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北京新市民呈现“两头集中”的特点,即“一头”集中于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一头”集中于物流、家政等服务类行业,两类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需求存在较大差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何围绕新市民重点领域金融需求,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在9月26日召开的北京市银行业协会新闻发布会新市民金融服务专场中,来自北京银保监局、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等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的代表,共同对这一问题做出了解答。

北京银保监局国有银行监管处副处长吴萌表示,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北京银保监局将继续做好五方面工作,让金融产品惠及各行各业新市民。北京银保监局国有银行监管处四级调研员万昆表示,北京银保监局监管引领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广大新市民“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发掘和对接金融服务需求,围绕增强金融服务的针对性、拓展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等方面,持续开展工作。截至目前,已推出新市民专属信贷等相关产品十余种;在支持创业就业方面,截至目前,辖内14家商业银行创业担保贷款余额已达32.1亿元。

推动开展新市民客户身份识别

发布会上,北京银保监局国有银行监管处副处长吴萌介绍,北京银保监局及时出台了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专项政策,通过一系列金融支持企业纾困发展、创业就业、租房住房、养老健康、生活消费、收入保障等措施,解决新市民群体急难愁盼问题,以首善标准切实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具体来看,一是搭建平台,推动新市民金融服务增量扩面;二是细分客群,精准解决新市民需求“痛点”;三是汇集数据,科学支撑新市民信用“画像”;四是宣传督导,提升新市民金融素养。

在搭建平台,推动新市民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方面,北京银保监局发挥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平台优势,打造了首贷、续贷、确权融资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四位一体”的小微金融服务新格局,加大了对吸纳新市民就业较多的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了“融资纾困直通车”机制和“首贷户拓展推送”机制,实现辖内金融机构与新市民聚集企业信息融合和精准对接,推动新市民企业纾困发展、新市民个人稳定就业。

据介绍,截至2022年8月末,已累计完成首贷审批4.93万笔,金额2029.11亿元;完成续贷审批1.84万笔,金额669.4亿元,帮助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超25亿元。目前,北京市银行业协会和北京保险行业协会分别与北京家政服务协会、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北京市快递协会建立联系机制,搭建三个对接平台,设计并提供新市民专属化的金融服务。

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关键要掌握新市民的基础信息和金融服务的具体需求。在汇集数据,科学支撑新市民信用“画像”方面,为缓解金融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北京银保监局联动北京市8个政府部门,建立全国首个省级“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汇聚了公积金、民政、社保、医保、不动产等信息数据,实现监管数据与政务数据共享,支持金融机构在取得客户授权的前提下,通过数据查询精准捕捉新市民信用状况,快速高效开展金融服务和风险防控。目前,40余家金融机构通过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查询各类信息超过1100万次。

吴萌表示,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下一步,北京银保监局将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辖内银行机构以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为切入点,推动业务转型发展,不断增强获取、服务和维护新市民客户的能力。二是持续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建设水平,继续扩容、升级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功能,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充分享受运用金融数据带来的便利,最终惠及广大金融消费者。三是推动开展新市民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完善新市民金融服务监管统计标准,实现新市民金融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对接。四是联动政府部门,不断完善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市民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五是加强与北京市银行业、保险业协会联动,以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新市民金融知识宣传活动,新市民专属金融产品的展示活动,让金融产品惠及各行各业新市民。

首都银行业打出“组合拳”

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需要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产品,优化服务。为此,首度各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切实打出“组合拳”,着力提升新市民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国建设北京市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博铁介绍,建行北京市分行聚焦创业就业、住房安居、民生服务、基础金融服务等领域,细化了20条服务举措,构建“金融+非金融”服务模式。特别在住房租赁支持新市民住房安居方面,建行北京市分行携同建信住房北京公司积极探索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建设、宅基地改造、商(工)改租等方式,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CCB建融家园创业之家’项目主要面向亦庄、瀛海等周边商圈及产业园区的新市民进行出租,目前已有400余名新市民入住;大兴区金星庄宅基地改造项目通过统一收持、统一升级改造、统一运营管理,推动农村闲置宅基地住房成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有效房源,解决1000余名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人员住房难题。”张博铁介绍道。

据了解,截至2022年8月,建行北京市分行已经信贷支持租赁住房建设超5万套,并协同建信住房北京公司通过收持改造闲置房源,提供租赁房屋6万余套,帮助3万多新市民及青年人解决住房困难。为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资金支持力度,建立了分行保租房项目库,全名单制管理和推进,推出解决保租房新建、改建、购置、装修改造、运营全周期的产品。建行北京市分行“保租房、类保租房与公租房”项目已审批超300亿元,已投放贷款超100亿元。

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个人金融部副总经理张元明表示,在支持新市民创业致富方面,农行北京分行搭建场景,线上线下产品共同发力,针对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提供“房抵e贷”、“助业贷款”、“产业链e贷”等一系列普惠贷款产品,全面触达新市民群体。截至今年8月,我行新市民普惠贷款产品已覆盖烟、酒、药、肉四大民生产业链下游商户,并与多家优质专业市场开展合作,累计发放新市民贷款1650笔,368户,合计金额2.27亿元。

在满足新市民合理购房信贷需求、支持新市民安居方面,万昆表示,北京银保监局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关于房地产调控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政策要求,将督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新市民安居的金融支持力度,帮助新市民实现安居乐业。

万昆介绍,北京银保监局积极引导和鼓励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参照本行同类信贷产品同期最低利率水平对新市民信贷产品进行定价。同时,如果贷款新市民符合国家有关优惠政策条件,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也会给予其相应的利率优惠。

“微观层面,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新市民汽车消费贷款为例,针对相关指定车型的购车贷款利息由厂商补贴后,最低可实现零利率。宏观层面,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辖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年化利率为4.5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3个百分点。其中,辖内大型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年化利率仅为3.79%,比全辖水平还要再低0.73个百分点。因此,总体来说新市民在北京获取信贷的利率是相对较低的。”万昆表示。

与此同时,北京银保监局积极引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金融支持北京租赁住房市场发展,全面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一是助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二是助力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三是合理满足新市民租房等消费信贷需求。

据介绍,截至目前,北京银保监局辖内商业银行已向北京市部分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发放贷款35.01亿元,同比增长233.21%。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发贷款21.04亿元,保障性租赁住房购买贷款13.97亿元,重点保障城市运行服务保障人员、新毕业大学生等群体的租赁需求。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