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养老靠“阿姨”,也要靠“00后”。上海首届大学生养老社工培训班日前在上海开放大学开班,来自复旦、华东师大、华东理工等全市18所高校、21个专业的约200名大学生参训。面向在校学生开展养老社会工作者培训,尚属首次。此次培训时长,也纳入从事养老社工岗位所需的120小时专业培训范畴。
上海市老龄办、市卫健委和市统计局的联合调查显示,截至2021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542.22万人,占总户籍人口的36.3%。巨大的老年人口基数,加上不断迭代的养老服务需求,对大城养老的服务体系提出巨大挑战,从数量到质量上都对养老服务行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现实中,普通年轻人对养老行业了解不多,对行业存有偏见,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业的更是少之又少,养老服务从业者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建设任重道远。
“虽然社工的相关知识课堂上都学过,但养老领域基本没有涉及,社工+养老融合的知识体系还是第一次接触。”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大三学生张忆骋参训时说。据调查,社工专业的学生在未来从事本专业的概率并不高,从事老年社工岗位的学生比例更低。事实上,伴随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青年人能够在养老领域获得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以及相对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上海开大和市养老协会、市社工协会联合举办首届培训的目的,正是让青年学生了解养老行业,了解养老社工岗位,为今后择业奠定基础,进而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投身养老服务业。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首届学员来源广泛,在报名的310名学员中,三分之二是高校学生,其中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占50%。同时,还有三分之一学员来自养老机构,这些人员涉及管理、一线服务等多个岗位。培训中,首批学员共接受40课时培训。
培训课程按照民政部下发的《老年社会工作者培训大纲(试行)》要求,结合老年社工的工作实践,设置了理论与实操两大模块10个主题的课程,较为全面传授养老社工的工作范畴、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值得注意的是,专题课程都围绕“社工工作的真实情境”设计,强调学了就能用,学了就会干,课程学到的就是养老社工工作中遇到的。而且从养老协会、高校遴选师资,确保培训质量。培训结束后,学员将统一参加考核,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培训证书,学习记录统一存入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去年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每千名老年人配备至少一名社会工作者。照此比例要求,上海至少需要6000多名养老社会工作者,目前岗位人才缺口则在一半以上。
上海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楼军江表示,伴随社会发展,养老服务不再局限于日常看护、生活照料方面,而是扩展到老年人的“身、心、灵、社”等多方面,而老年社会工作者无疑是实现养老服务新内涵的重要支撑队伍。据悉,从去年的养老评估师培训,拓展到今年的养老评估师、养老护理人员骨干队伍(内训师)和养老社会工作者培训,上海开大已连续两年开展养老从业者培训,累计培训4700余人。
图片来源:受访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