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下,不少上市房企陆续投身于“碳减排”的大潮。
那么,房企如何践行“碳中和”?尤为重要的一个观察窗口是,越来越多龙头上市房企披露了《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简称“ESG报告”),体现了上市房企减碳的实践路径。新京报记者以2021年销售额排名前20的房企为统计范围,20强房企中有85%披露了其绿色智慧住宅的进展,仅恒大、绿地控股、阳光城3家尚未披露ESG报告;另据克而瑞统计,今年一季度销售额排名前50的房企中,有48%的房企披露了绿色智慧住宅数据。这体现了龙头房企是绿色建筑领域的主力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2021年龙头上市房企的ESG报告看出,万科、碧桂园、华润置地、中海地产等龙头房企都建立了一套绿色产业链,其减碳路径主要体现为“绿色设计-绿色规划-绿色施工-绿色运营”,从建筑的全周期来实现减碳的目标。
竞逐绿建赛道,万科、碧桂园成“领头羊”
对于上市房企来说,绿色建筑无疑成为减碳的重要抓手,也成为其产品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目前,上市房企着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新京报记者根据已发布的ESG报告数据梳理,2021年,万科、碧桂园、龙湖的累计绿色建筑认证面积排名靠前,其中,万科和碧桂园分别以2.89亿平方米和2.21亿平方米的规模遥遥领先,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此外,从2021年新增的绿色建筑认证面积来看,万科、碧桂园、龙湖、华润置地、招商蛇口排名靠前,也反映出这些企业对于绿色建筑的重视和推动。
除了绿色建筑外,更具环境友好型的装配式建筑也成为房企建筑发展的新方向。目前,在装配式建筑的赛道上,万科、碧桂园、招商蛇口、绿城中国、新城控股等都积极布局,同样也有远大住工、中国建筑、北京住宅产业化集团等专注于装配式建筑的“专业赛手”。
“让机器人建造房子”代替“危重繁杂”的人工作业的同时,更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因此,不少龙头房企不惜重金杀入智能建造,碧桂园在智能建造领域更为突出,从2018年自主研发至今,碧桂园旗下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有23款建筑机器人开启商业化应用,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
在房子建造的源头和施工的过程中实现低碳,是上市房企减排的重要路径之一。但是,从房企发布的ESG报告来看,绿色建筑主要以龙头房企来推动,尚未形成全行业的合力,这也是今后房企的努力方向。
转变运营方式,绿色“变革”来袭
为了实现减碳的目标,如何实现绿色运营成为房企转变运营模式的方向。从房企发布的ESG报告来看,绿色运营通常包括能效管理、物业运营、水资源管理、废弃物管理多个维度。
在能效管理方面,不少先行房企开展了绿色生产方式的变革。比如,旭辉于2021年在上海打造了首个超低能耗住宅项目上海世纪古美,相较于普通建筑,上海世纪古美每年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1200吨,节约标准煤超500吨。
同样,作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被动房在建项目,龙湖所打造的龙湖·列车新城采用国际先进的被动房技术,应用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生态修复、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多项世界先进的绿色节能生态技术,保证同等舒适度的条件下,在现行节能75%标准上,节能效率再提升60%。
以节约水资源为例,碧桂园旗下的广州思科智慧城就是个典型代表,其以海绵城市的建筑标准建造,包括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海绵设施,能够像海绵一样对“径流雨水进行消纳”。
中海地产在2022年正式启动双碳战略,其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达到峰值。为此,中海地产细化了各个环节的节能目标。比如,在减排上,其商业项目以2019年为基准,2023年碳排放降低3%;在节水上,创新项目以2020年为基准,实现2023年耗水密度降低5%。
除了节能外,还要“开流”。在新能源使用方面,2021年,万科率先采用了光伏发电,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接入厂区电网,享受优惠电价,达到节约用能成本、降低能耗目的。截至2021年底,万科旗下已有8个商场完成光伏发电设备安装,公区用电比例达到2%。
此外,万科双碳战略走在前列的还有应对气候变化。万科率先在2021年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企业气候行动中提出“中国企业气候行动倡议2021”之十大行动策略,包括制定有雄心、可落实的“碳中和”目标及实现策略、提升能效,采用节能、绿色、低碳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扩大利用可再生能源,探索发展储能、负排放技术等。
绿色融资支撑,推动产业链“变绿”
值得一提的是,绿色金融作为构筑“绿色”竞争力的关键支撑,进一步为绿色建筑、节能减排项目、可再生能源应用提供支持,推动企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正向循环。
在《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中,增加了有关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等国家重点发展的绿色产业领域类别,绿色建筑领域是绿色债券的重点支持方向。
在政策东风的支持下,绿色金融领域迅速发展,大量绿色金融产品涌现。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绿色债券以绿色建筑为融资标的,更受到房企的欢迎,也是房企创新融资方式、推动绿色建筑的新机遇。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1年,房企共发行绿色债券总额约608.98亿元,同比增长一倍;占房企发债总额约7.5%,同比增加4.5个百分点。进入2022年,境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飙升,但受限于房地产行业融资偏紧、绿色债券资金用途限制严格,境内房企绿色债券发行总额为160.88亿元,占境内绿色债券发行总额的1.5%,且发行企业以央企为主。
2021年,弘阳地产、金地集团、融信中国等房企成功发行首笔绿色债券。其中,融信中国发行国内行业首单“绿色+碳中和”债券;旭辉控股则获批首笔初始额度近28亿港元的绿色银团贷款。
随着我国向“碳中和”目标的迈进,中指研究院预测,未来,绿色金融的发展将会提速,绿色建筑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管部门也会从投资规模、业务创新、机制完善等多个角度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绿色建筑发展。
毫无疑问,对于房企来讲,减碳意味着一场全链条的变革,从产品设计、产品施工到产品运营,需要绿色减碳理念的顶层设计和全环节的贯彻,最后才能实现减碳的目标。
采写/新京报记者 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