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1月30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23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展望2023年,全球经济将由“滞胀”向衰退演变,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大概率在上半年陷入衰退,亚太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长面临压力,全球高通胀态势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但是通胀水平仍将高于疫情前。美联储加息步伐有望放缓,跨境资本将延续回流美国趋势,但速度和幅度趋于下降,全球股市将维持震荡态势,大宗商品价格将在高位调整。
关于国内经济的未来走势,《报告》预测,展望2023年,中国经济将步入内外需增长动能转换期,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或将有所改善。全球增长放缓,但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步伐放慢,有助于减轻中国货币政策面临的外部制约。疫情防控措施或将更加优化,有利于各项生产生活的逐步恢复,房地产市场逐步修复,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生产和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叠加2022年低基数,中国宏观经济各项指标将较上年有所回升。
但回升的幅度取决于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以及国内市场需求和信心的修复程度。根据多种因素变化的不确定性进行悲观、基准、乐观三种情景预测,预计2023年GDP分别增长3.6%、5.3%、6.6%左右。
《报告》还对2023年中国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展望。从经济基本面看,疫情影响减弱、经济持续恢复、市场信心回升等因素将有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从政策面看,由于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预计人民银行将灵活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各类借贷便利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持稳健略宽的流动性环境。整体来看,预计2023年新增信贷投放将继续稳步增长,企业融资成本总体仍保持在较低水平,资本市场保持震荡态势,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
融资环境将维持稳中偏宽 货币政策宽松基调不变
《报告》指出,2023年我国金融市场主要金融指标有望维持稳定,切实满足实体经济资金需求。展望2023年,预计融资环境将维持稳中偏宽。
一是货币社融增速将维持中高速增长。考虑到稳增长仍是短期内经济工作的重心,预计2023年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略偏宽松的融资环境,新增社融、信贷等规模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预计2023年M2、社融增速将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二是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将继续增大。普惠小微、绿色等领域信贷增速有望维持在15%以上。另外,2022年以来陆续推出的各类再贷款工具,如养老专项再贷款、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的牵引作用将持续显现,养老、教育、卫生、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有望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
三是房地产信贷增速出现明显反弹概率不大。在房地产市场运行逻辑发生深刻变化背景下,短期内行业企稳仍然存在较大难度,房地产贷款增速出现明显反弹的可能性较低。
关于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报告》认为,2023年中国的市场利率有望保持较低水平,企业融资成本继续维持低位。2023年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预计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宽松态势,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保持较低区间。
一是政策利率保持较低水平。即使经济有所反弹,但仍需政策利率保持较低水平支持经济复苏,预计7天逆回购、MLF等政策利率还将保持低位,不排除进一步小幅下调可能性。
二是货币市场利率底部趋稳。经济复苏将带动企业融资需求回暖,从而推动短期货币市场利率企稳。但在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下市场利率仍将保持较低水平。
三是贷款利率低位运行。企业融资需求回暖将推动贷款利率有所回升,2023年贷款利率或将不会延续2022年快速下行的趋势,但可能仍将在低位运行。
汇市不利因素趋于缓解 人民币具备逐步企稳的基础
至于市场密切关注的人民币汇率走势,《报告》指出,人民币具备回调潜力,将于波动中逐步回升。展望2023年,汇市面临的不利因素趋于缓解,人民币具备逐步企稳的基础。
一是市场对美联储政策预期开始转向。虽然美联储仍将加息以完成抗通胀任务,但随着美国通胀出现降温迹象(10月CPI同比增长降至7.7%),美联储紧缩步伐或将放缓,由此对人民币造成的贬值压力将边际减小。2022年11月,主要非美货币均现对美元小幅升值态势,人民币汇率也出现反弹回升迹象。
二是国内经济基本面复苏将是汇率走强的关键支撑。2022年10月,国常会部署了持续落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将推动经济进一步回稳向上。11月疫情防控优化等政策出台,也有利于引导国内市场需求和信心修复。一系列利好政策将支持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健复苏。
此外,受欧美国家持续高通胀等因素影响,2023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加。据IMF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7%。经济“内升外降”格局将支撑人民币汇率稳步回升。
三是资本市场跨境资金将有序回流。2022年11月,人民银行与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规定》,进一步便利了境外机构对中国债券市场投资,有利于增强人民币资产的境外资金吸引力,引导短期跨境资金流入。
债券收益率将维持低位运行 密切关注信用风险
关于债券市场的未来走向,《报告》预测,2023年我国债券发行总量有望维持平稳,收益率将维持低位运行。展望2023年,预计债券市场运行将呈如下特征:
一是债券发行总量将保持稳定,发行结构将有所转变。政府债券仍将进一步发挥支撑社融、带动有效投资的作用,预计利率债发行量或将继续增加。在实体经济稳健复苏带动下,企业债、公司债发行规模有望增加。
二是债券收益率将维持低位运行。从经济基本面看,伴随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疫情态势有望缓解,经济有望维持复苏态势,或将对债券市场收益率形成一定支撑。从政策面看,在实体经济预期偏弱影响下,预计流动性将继续保持合理充裕,从而带动债券收益率维持低位运行。
三是仍需密切关注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信用债方面,在多项支持房地产企业政策持续发力带动下,房地产企业流动性压力有望缓解。但考虑到房地产企业盈利能力尚未明显改善,潜在信用风险仍然存在,未来需密切关注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情况。
此外,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仍存,仍需重视中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地方政府债方面,随着地方财政收支压力增加,预计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需要警惕隐性债务增量问题。
A股外部扰动因素仍存 但结构性机遇开始显现
至于股市投资者最关心的A股走势,《报告》认为,2023年 A股扰动因素仍存,但结构性机遇开始凸现。展望2023年,A股仍然面临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总的来看,A股仍然存在一些利多因素。
一是机构投资者占比有望提高,为A股带来中长期资金支持。伴随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养老理财、养老保险有序推出,有助于增加中长期资金入市。同时,资本市场改革推进将有助于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制度型开放纵深推进也有利于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配置A股市场,延续A股长期投资趋势。
二是产业升级发展带动结构性投资机会。预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光伏产业链等高景气制造领域仍将有相对较强的盈利能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继续提升,关键技术相关领域仍有较好地发展机遇。
三是货币政策宽松将确保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有利于支撑A股走强。
利空因素则包括:一是外部因素或将继续对A股带来扰动。四季度以来,美联储等先后释放了加息放缓的信号,但在高通胀压力下,2023年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加息幅度与节奏等仍存在不确定性,其带来的溢出效应将继续对全球金融市场带动扰动,继而加剧A股震荡。二是疫情不确定性仍将对经济恢复造成拖累。疫情反复会影响投资者信心及风险偏好,继而增大股市下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