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人离特斯拉CEO有多远
朱晓彤的阶段性成功源于其复合教育背景以及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优势。
(资料图)
黄小鹏
近日,特斯拉亚太区CEO朱晓彤将获任特斯拉全球CEO的消息在网络上流传,获得了很大的关注,到目前为止这个消息仍未确认,有一定概率是误传,但美国财经媒体确实报道了马斯克请朱晓彤去负责德州超级工厂的消息,这至少表明朱晓彤在上海超级工厂的工作得到认可。
此事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如果此消息为真,意味着中国人在全球大公司高级经理人市场上获得实质突破,意味着中国科技和管理人才又多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上升通道。特别是近年来,印度人在全球大公司高级管理层中越来越亮眼的表现,激发了人们对文化、教育、管理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到目前为止高级经理人市场根本谈不上全球化,不仅没有出现商品、资本那种全球流动的盛况,甚至不如普通人才全球配置的程度高,经理人市场本地化非常明显。跨国大企业聘请外籍CEO并非没有先例,如以封闭文化著称的日本,其日产汽车就曾聘请法国人戈恩为CEO,一些发展中国家大企业也有聘请欧美人为CEO的个案,但总体看仍是非常少见的。
与此同时,印度人出任世界500强公司高管和CEO的比例却高得出奇,据说达到了30%,这几乎成了一个奇观。谷歌、微软、推特、软银愿景基金、标准普尔、万事达卡、摩托罗拉、诺基亚、Adobe、SanDisk、联合利华、百事可乐、星巴克……印度人充当CEO的公司名单可以把人吓一跳,除了企业高管,还有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当上了欧美知名商学院院长,如哈佛大学商学院、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前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皆是印度人或印度裔。
据统计,海外华人有2000多万,在欧美的华人也有好几百万,缘何华人在海外经理人市场远远“干”不过印度人呢?有一点比较明确,那就是印度本国经济机会相对较少,移居海外的印度人才回流得很少,精英大多出口了,但仅这点远远解释不了全部现象。印度人在欧美经理人市场上成功背后的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值得正视和思考。
其实,华人海外创业或成为大公司高级经理人的并不少。例如,Web1.0时代的杨致远、Youtube创始人之一的陈士骏、多家大公司高管李开复、AMD的苏姿丰、英伟达的黄仁勋、创办金士顿的杜纪川和孙大卫,但这些人均来自中国台湾且大部分是低龄进入美国,不存在文化方面的障碍,相反,从中国大陆到欧美创业成功或进入大公司高管层的,与移居海外总人数完全不成比例,几可用寥若晨星来形容,其中创办ZOOM公司的袁征最具传奇色彩,其传奇之处不在于其公司发展到多大,作为一个在大陆完成教育的成年人,却能在异国他乡突破语言和文化障碍并在主流领域进行创业,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相反,打入欧美大公司高管层的印度人,大多是在印度接受教育直到成年,就像袁征那样。英语固然是印度人的优势,但90%的印度人并不以英语为母语,印式英语与英美英语在口音上也有较大差异。事实上,英语教育对这些人的影响,更多地体现为语言背后思维的影响,这使得在外人看来与西方文化差异极大的印度人在融入欧美过程中障碍很小。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教育。印度教育参差不齐,但顶尖部分有着非常高的质量,注重辩论、强调开放式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克服了灌输式教育的弊端,加上印度上层建筑的一些玩法与欧美类似,印度人精英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不是想象的东方式的,而是很西化。学习技术的印度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进修MBA等管理学位,重视管理能力的培养,这一切使得他们到了欧美之后,面临的文化冲击比中国人小,打入主流社会的难度也小一些。
回到特斯拉的朱晓彤这件事上来。朱晓彤的阶段性成功源于其复合教育背景以及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优势,他接受了新西兰的理工教育和美国的管理教育,同时他处于中国制造的主场。特斯拉一直在汲取中国制造的某些优势,这就使得掌握这种优势的管理者处于有利的竞争位置。中国人在全球高级经理人市场上相对印度人处于系统性劣势地位且短期不易消除,但中国人或许可以凭自己的优势组合以不同的路径走向成功。世界多一种成功模式,多一种漂亮色彩,不是很好吗?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