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即时:交易所震怒!某投行又一IPO项目造假,处罚已在路上

2022-12-15 18:22:45 来源:财通社

打印 放大 缩小

刚刚被踢出A类投行的中信建投,在保荐项目上又暴雷了。

试想一下,一家公司,销售模式、合作协议、最终客户可能都是假的,就敢堂而皇之申请上市!而背后的保荐机构正是中信建投。假如没有监管的“火眼金睛”,A股又将多一家骗子公司。

对此,交易所也怒了,表示中介机构未审慎核查相关问题,核查程序执行不到位,正在推进对发行人、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的监管处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

又一IPO造假,中信建投追责难逃

生泰尔是一家来自北京的兽药企业,早在2017年8月便启动了创业板IPO,然而由于存在客户分散且个体户较多等“硬伤”被发审委否决。

时隔两年后,生泰尔于2021年6月29日再次向深交所提交创业板上市申请。这次,公司在三方面做好了充足准备。

一是2020年净利润已经做到了将近1亿元的规模,连续两年扣非净利润超过5000万,完全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

二是将保荐机构由东方花旗证券更换为实力更强的中信建投,期望这家国内数一数二的投行能够更好地为IPO“保驾护航”。

三是整改了前一次IPO失败所暴露出的“硬伤”,2019年7月,也就是生泰尔首次IPO遭到否决的次月,便迫不及待地与中牧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绑定大客户,由此改变了公司销售模式。

信心满满的生泰尔似乎没有再次败北的理由。

然而,或出于第一次IPO中所暴露出的销售合理性及真实性问题,加之在二次IPO问询环节中发审委对公司大客户真实性的质疑,深交所启动了对生泰尔的现场督导,结果查出的问题令人大跌眼镜。

正因如此,生泰尔一督即撤,还没等来审议会议的时间窗口,便不得不接受再次失败的命运!

关于生泰尔的具体情况,在撤回IPO近五个月后,近日,深交所在最新《审核动态》中通过不具名的方式进行了“分享”与“警示”,指出对某发行人现场督导中重点关注的三方面问题:

一是发行人前次IPO申报被否的主要原因系未能对个人客户销售真实性作出充分说明等。之后,发行人与某大型农牧业央企A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A公司成为发行人的经销商且为报告期内第一大客户,发行人直销的个人客户大幅减少,销售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发行人销售模式变动和销售收入是否真实。

二是发行人的供应商较为分散且变动较大,其中存在多家规模较小或成立时间较短的农业企业或个人供应商,主营业务成本是否完整。

三是保荐人资金流水核查是否完整和充分。

不难发现,这对应的正是生泰尔。在深交所现场督导后,生泰尔存在的三大问题也浮出水面:

一是发行人销售模式变动的真实性存疑,相关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准确。深交所现场督导发现,发行人与A公司签署的合作协议,未按照发行人《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履行审议程序,也未见相关用印审批流程和用印登记记录。发行人销售模式变动的真实性存疑,相关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准确。这对应的便是生泰尔与中牧集团之间所谓的战略合作。

二是发行人职工薪酬的完整性存疑,包括报告期内33位离职销售人员仍然使用发行人APP进行打卡、定位及汇报工作,仍为发行人提供劳务服务,从事客户的拜访与市场推广等工作,但发行人未向该等离职员工支付薪酬。

三是发行人销售人员与发行人客户、发行人销售人员与发行人其他员工之间存在大额异常资金往来。

深交所认为,中介机构未审慎核查上述问题,核查程序执行不到位。现场督导过程中,发行人、保荐人主动申请撤回申报。目前深交所正在推进对发行人、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的监管处理。

这就意味着,深交所对生泰尔及保荐机构中信建投的罚单或许正在路上。

2

已被踢出A类投行

真是难以置信,连续13年获评业内最高AA级的中信建投,竟然连续在紫晶存储和生泰尔项目上踩雷。

也难怪,这家以投行业务著称的券商,刚被“踢出”了A类投行。

12月9日,中证协发布2022年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结果,这系券商投行新规后首份评价结果,投行业务优势明显的中信证券、华泰联合、中金公司都顺利入围A类,唯独中信建投被分到了B类,成为“三中一华”缺失的一角。

从2022年上半年券商投行业务净收入排名来看,中信建投投行业务净收入为28.32亿元,仅次于中信证券,而同比增速中信建投是最高的,达到44.5%,这印证了中信建投在投行业务上的飞速发展。

截至前三季度,中信建投投行业务净收入45.66亿元,同比增加31.62%。统计显示,截至当前,除去不予注册、终止注册、终止审查的企业,中信建投在审的IPO项目有56单。

为什么这么一家实力领先的投行就是没能挤进A类?

据了解,中证协此次组织评价并公布券商投行业务质量的目的,是为促使证券公司进一步建立健全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形成专业为本、信誉为重、责任至上、质量致胜的执业生态,勤勉尽责把好资本市场的入口关,促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看来,中证协的评价体系是兼顾了投行的实力、责任与质量。目前,在当好资本市场守门人责任方面,中信建投相较真正的顶级投行是有差距的。

这从公司卷入注册制欺诈上市第一案——*ST紫晶欺诈发行案就能看得明明白白。

2020年2月,紫晶存储头顶“光存储第一股”登陆科创板。之后,或是为了找到“愿意配合”的审计机构,紫晶存储一连换了四家,从致同到容诚,再到立信和中喜。但其财务问题被接连戳穿。

2020年年报,审计机构立信及时“吹哨”,出具保留意见,警示了可能存在的造假行为。2021年年报,中喜予以无法表示意见,紫晶存储随即被戴帽ST,股价应声而落,财务状况也引起诸多猜测。

在这过程中,负责督导的中信建投似乎没有发现问题,从尽职调查到承销上市,一路上为其保驾护航。连紫晶存储频繁更换审计机构,它也毫不生疑。即便面临监管机构问话,其要么久久不予回复,要么出具与紫晶存储一致的核查意见。

中信建投的勇气,或是利益使然。紫晶存储IPO项目中,中信建投拿到的保荐及承销费用达1.19亿。

紫晶存储造假被证监会处罚后,中信建投保代人刘能清、邱荣辉已被上交所予以监管警示,但是中信建投目前还没受到明确的处罚。

但根据相关法规,中信建投可能被暂停甚至撤销保荐人资格,这对其投行业务带来的影响难以估量。今年6月,平安证券被暂停保荐机构资格3个月,此后一蹶不振。

据统计,中信建投年内已有14个IPO申报项目终止,“带病闯关”的有不少,不知道这其中还有多少暗雷。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