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周大地:我国不存在能源危机,需进一步调整价格传导机制

2022-12-18 14:13:13 来源:睿见Economy

打印 放大 缩小

《财经》年会2023:预测与战略于2022年12月17日-1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周大地出席并演讲。

周大地表示,我国不存在能源危机,但是能源价格结构和价格的传递机制矛盾比较突出,需要进一步地调整价格传导机制。

以下为演讲实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周大地:我很高兴参加今年的财经年会,并且就能源危机和新能源发展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今年所谓的世界能源危机我个人认为不是一个全球性的,能源供需真的出现重大短缺的状态,而是国际通胀叠加国际市场受地缘政治冲突,人为中断,特别是局部地区人为中断的结果。因为国际能源署感到欧洲能源问题非常严重,所以他们叫成能源危机了。

从全球能源供应来看,供应能力相对充裕的,今年全球经济增长仍然是一个非常放缓的状态,能源需求相对疲软,实际上在石油OPEC+团体是坚持限产,不限产认为国际能源价值是维持不了效益的高位,但是即使新冠在全球搞两三年的时候,本来需求就不是太旺盛,但是从前年开始国际能源价格由于全球性通胀全面上升了,欧洲在原本国际能源价格高起的同时,又由于俄乌冲突,他人为切断了俄罗斯的能源供应渠道,所以欧洲就叠加了,原来通胀搞成的全球能源价格和大宗原材料和粮食价格上升,又来了一个实际的供应能力不足。因为原来40%的天然气,40%煤炭,20%的石油是从俄罗斯供应。当然原因如何今天不做讨论,充分说明现在全球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占现在能源消费的80%,而且其中石油天然气还是占大头,在这么一个能源市场,它在国际金融动荡和地缘冲突的条件下仍然充满了价格冲击的风险。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能源供应需要保持高度稳定性,任何重大结构或者市场调整都需要渐进推行。像欧盟可以说不懂经济,不懂能源供应就断然来断供造成了自己的巨大困难。当然,另一方面从中国来看,包括中国煤炭市场95%左右都是国内生产,也要强化市场治理,防止垄断性的价格暴涨。中国今年的能源可以说总体的能源需求增长缓慢,而且在进口问题上,这两年能源进口总量是趋降,石油进口量去年明显下降,大约下降5%以上,今年前10个月继续同比下降2.7%,1-9月份中国天然气进口量比去年同期减少9.5%,而且今年LNG进口量还是比较多的,比管道气进口数量还高。煤炭进口今年1-10月份也同比下降了10%以上,同期中国煤炭还出口了一部分,这个数量和进口比较起来少,但是出口量是增加了60%几,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国内煤炭市场也相对比较宽松。

但是进口成本大幅度提升,石油进口成本去年比前年增加了44%,今年前10个月再增加46%,今年虽然进口石油前10个月才4亿多吨,已经超过了3000亿美元。LNG价格上涨非常快,包括管道气进口,累计加起来前三季度进口均价较去年同期上涨30%以上,其中液化天然气LNG进口均价比去年同期上涨70%以上。国际的煤价,包括国内煤价现在也一直维持高位,而且今年3月、6月和当前都在比较高的位置上,特别是现货价格5000大卡的煤协议价已经达到1500块钱一吨左右,实际上如果没有长协的电煤供应保障,市场煤用来发电是完全要亏损的。

从今年能源消费来看,我们应该说种种原因能源消费增长是趋缓的,从供应保障程度来看有充分保供的条件。今年头11个月电力消费增加了3.5%,11月份同比增长0.4%,近年比较新低的一个状态,而且在电力消费里头占三分之二的第二产业同比增长1.5%,工业增加了1.6%,四大高能耗产业,电力消费今年头十个月增加0.1%,我们实际上今年的电力消费主要的一半增长贡献来自于金融消费,当然今年气候变化的情况夏季长期高温,热浪超过44度,空调曾经占有电力负荷35%以上,也是今年民用用电量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

从发电机组发电时间来看,除了风电以外,所有的发电机组的利用小时,前11个月都有所下降,其中火电下降47小时,燃煤机组下降16小时,燃气机组下降471个小时,核电下降了200多小时,电力装备的负荷因素还是偏低,总体上来讲还是有富裕的生产能力的,石油天然气平稳有所下降,火电发电量前11月增加了0.8%,煤电增加了1%左右,所以电煤的增长是十分有限的,现在看今年中国煤炭产量号称有大幅度的增长,主要发电还是搞别的,特别煤化工方面有一些新项目上来,下一步可能和石油天然气市场会产生激烈的竞争。

总体来看,中国不存在能源危机,但是市场合理运行,特别是价格的结构和价格的传递机制现在矛盾比较突出,所以如何既能保证咱们整个经济价格水平不要随着世界所谓的通货膨胀来回的蹦,但是也需要进一步地调整我们的价格传导机制。

在这个情况下,再来看新能源发展,我个人认为能源消费增速下降,正给新能源更好的发展,在充分保供的前提下能够有效的替代增量,甚至逐渐地过渡到替代存量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在双碳目标情况下,现在的新能源发展应该处于一个加速阶段,以光风为主,包括水和生物质能源,储能技术这方面的产业有极为巨大的市场空间,我们在今后二三十年内光伏装机要超过50亿千瓦,风电装机要超过30亿千瓦,水电当然是把能够开发的水电尽量开发,核电也需要搞到3-5亿千瓦,以及还要建立起相应的储能和新型电网运行体系,从现在就要开始加快速度。光伏的年均装机峰值不是现在的几千万千瓦,应该今后达到2亿千瓦以上,而且将长期维持高位,不是说冲高了以后就退回来了,风电也要每年新增1亿千瓦以上,只有这样做才能争取在二三十年时间,使我们的电力系统提前实现低碳化。现在做的越晚,以后的压力就越大。当然也有喜人的观点认为,可能化石能源+CCS还需要占比较大的位置,但是从技术发展和成本竞争条件下来看,中国的新能源+储能完全可以具有很强的经济竞争性,以后靠化石能源维持所谓电力的稳定,这是建立在落后的技术和经济技术分析的基础上。今后的电力系统的技术革命和体制革命将成为推动新能源发展的主要矛盾,也是主要的动力。

终端用能是新能源发展一个重要的内容,因为能源革命、能源低碳化完全不仅仅是供给方的问题,很多终端用能它的高度电气化和低碳化会对能源供应体系和整个消费体系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我们现在比较成熟的,最有市场前景的就是电动车,交通电动化问题,电动车已经进入市场竞争阶段,即使现在电力还没有完成低碳化,但是由于提高综合能效已经是比油车更低碳的技术选择,而且电动车的技术进步,特别是动力电池的技术进步以及电子化、信息化的技术进步,包括自动驾驶巨大空间还是存在的,我们现在可以说,动力电池仅仅是刚进入了可以市场竞争大规模发展的阶段,离技术饱和还非常遥远的发展空间。所以这种情况下,应该说氢燃料电池以后可能在地面交通里面很难有竞争性了。

电动汽车的高速发展和形成的产能也为对经济的电力系统调峰和储能提供了巨大可能,1亿辆电动车有60亿千瓦时的储能能量和以百亿计千瓦的调度电力,2040年有3亿辆电动车,还有唯数巨大的农用工程动力设施电动化,如果我们把动力电池储电和调度能力用起来的话,中国的新能源电镜系统实现平稳的供需平衡是有更好的条件。

时间关系,我就先说这么几点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