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消息引燃创新药板块,多重拐点将至,2023年值得加大投资吗?
(资料图)
2022年国家医保现场谈判将于1月5日开启,将涉及343个品种,其中首款国产双抗、治疗年费上百万的国产CAR-T、罕见病Castleman病“救命药”等多款重磅新药首次“开谈”。受此消息影响,CRO概念开盘后快速冲高,长春高新涨停,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巨头纷纷大涨超5%。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创新药发展浪潮不可阻挡。2023年创新药板块极有可能涅槃重生,扬眉吐气!
万亿规模,空间广阔
创新药不同于仿制药,创新药强调首创性,研发难度大,需要经过大量临床试验和严格的审批。
创新药产业的上游为原材料生产商,中游为创新药研发及生产企业,下游为医疗机构、药店。随着医保谈判和仿制药带量采购的常态化,市场对于药品价格已经合理调整了预期,企业也在政策引导下积极调整战略,加大研发端的投入、积极转型创新。
2021年中国获批创新药中属于肿瘤领域的占比为27%,占比最高。此外,抗感染、心脑血管和代谢、血液疾病等领域的比例也较高,占比分别为14%、12%、9%。从获批创新药的治疗领域来看,与美国较为相似。
创新药的研发注重效率和成本,对人力资本的要求很高,中国的工程师红利使得人力成本优势显著。此外,庞大的患者人群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政策顶层设计共同推动了国产创新药蓬勃发展。
根据机构测算,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799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963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45%,预计2022年中国创新药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1484亿元,将超过万亿规模。
2021年国内共有89款创新药获批,其中生物药创新药31款,化药创新药46款,中药创新药12款。每年获批创新药数量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
市场需要,政策鼓励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日趋严重,老年人医疗刚性需求的增加,更加需要高临床质量的好药,而西方医药公司牢牢把持创新药的供给和定价,如果没有中国创新药的独立自主保障和竞争,国际药企拥药自重,国内也不会有好的集采效果。国内医保在以收定支的压力下,政策也必须支持创新药。
首先是特殊审批管理条例。
以鼓励药品创新,提升药品质量为导向,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新药注册的特殊审批管理规定,在加快新药注册步伐上取得了良好效果。2020年新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颁布,明确建立药品加快上市注册制度,支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创新。
在新药审批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创新药上市申请审批速度明显加快。2012年,我国创新药递交NDA到获批上市的时间平均为927.4天,而2022年这一时间已经缩短至485.7天,新药审批速度也呈现出加快的趋势。
其次是医保政策。
国家医保局近年来逐渐建立起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原则上每年对医保目录调整一次。其次是对医保目录的药品准入路径也进行了调整。伴随着国家谈判的发展进程,从2017年开始,谈判准入逐渐成为目录调整的重要方式。
经过几年的发展,谈判准入逐渐成为药品调入的主流。根据医药魔方数据统计,2017年,国家医保目录通过常规准入的方式调入的药品数量还有339种,到2021年国家医保目录通过常规准入的方式调入的药品数量已经下降为7种,而通过谈判准入的方式调入的药品数量从2017年的44种上升为2021年的67种。
深度回调,配置良机
年内以来,大洋彼岸商务部一度将药明生物等医药外包企业列入核查清单,引发板块估值的持续回落。不过,在地缘政治摩擦趋于缓和后,历经10个月的核查清单事件也顺利宣告落地,CRO板块估值在充分消化后存在修复预期。
截止1月4日,CRO的板块市盈率为33.10倍,低于60.18倍的历史中位数,处于历史估值的14.25%,处于低分位水准,正是性价比较高的时候。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创新药发展浪潮不可阻挡。2023年创新药板块迎来多重拐点,值得投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