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新闻网
(资料图片)
全家团圆的温情时光,热闹起来的街头巷尾,迅速攀升的出游热情……经历了不平凡的壬寅虎年,癸卯兔年的年味儿显得格外浓。
让我们一起跟随身边的普通人,感受“家的味道”“市井的味道”“他乡的味道”,打卡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
新春佳节,全国人民都沉浸在庆贺新年的喜悦中,但有一些人,仍在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
为生命“守岁”
今年是我在ICU里的第15个除夕
■讲述人——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ICU医生何钢
1月21日是大年三十,在这阖家欢聚的时刻,我们重症监护室(ICU)的医护们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凌晨,我被电话叫醒:“何医生,有病人要紧急会诊。”一场急会诊,开启了我除夕的一天,算起来,今年已经是我在ICU坚守的第15个年头了。ICU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大家几乎都没有节假日。
经常忙得顾不上喝水
如果没有急需会诊抢救的新病人送来,从早上7点半进入ICU后,我每天首要的工作便是查房。“今天感觉怎么样?喘气费劲吗?咳痰有没有力气……”通常情况下,每天我都会把听诊器靠近病人的胸口,仔细地为病人查体,以了解病情变化。
ICU里一共有13张床位,检查一圈以后就已经9点多了。进入病房前,配餐间的水杯还冒着热气,我总是忙到顾不上喝水,同事经常帮我倒水,提醒我多喝水。
不到10分钟,我接了7个电话,除了家属问询患者身体情况,就是会诊通知。每一个细节都事关生死,所以医护人员随时都要保持高度警惕。在我们科室,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
第15个不回家的春节
心底亏欠孩子和父母
忙碌在病床与病床之间,我常常忘了时间和节日。仔细想想,今年已是第15个没能和家人团聚的除夕夜,我仍然像以往一样给家人发送了讯息:“今年春节,我不回家了。”
作为医生,我总是对患者全力以赴,但是作为子女、父亲,我最亏欠的是孩子和父母。我的孩子已经上初中了,我这个爸爸给予孩子的陪伴少之又少;我的父母在石家庄跟着我们同住,但每个月我仅有一两次陪伴的时间。
这么多年以来,除夕夜为生命守岁,已经成为我的习惯。回忆起在ICU度过的第一个除夕,我仍然记忆尤新。那年没有回老家,同事们在一起吃食堂送来的饺子,每个人都给家里打了电话,当ICU的灯亮起,我们的世界就只有治病救人一件事。
“新年快乐!你们不能回家过年,我们陪你们一起过年。”每年除夕,我都会对患者们说这句话。
除夕夜的ICU病房依然灯火通明。正是有了这些与时间赛跑的白衣天使们守护生命,才让新年有了更多的欢声笑语,也让新年有了更多的期盼。
年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乡愁
■讲述人——石家庄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长安交警大队一中队指导员朱德全
我叫朱德全,是一名51岁的交警,春节在岗这事儿,算下来得有10多年了。要问我过年是啥感觉,我说,年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乡愁。
我的老家在湖北武汉,这将近一千公里路,是我和八旬老父亲之间的距离。
父亲对家乡的感情和我是一样的,所以我终究没倔强过父亲,这几年提过好多次让父亲来石家庄和我同住,但都被父亲拒绝了。“我还不知道你,我去了你也不着家,一天天都见不着人,我不去……”每次我一提起来,父亲都会用这几句话回怼我。
除夕当天,我在辖区的路口执勤。随着夜幕降临,路上的车、人越来越少,忙完了手头所有的活儿,我给父亲拨通电话。“爸,过年好啊,你知道我们这个工作,就算不上岗也得备勤,越是过年过节我们越不能放松,我今年还是不回去了啊……”
话音没落,父亲就开口了:“我身体都好,再说了我身边有你哥呢,你就放心吧,守好你岗亭那一亩三分地。”
寒暄了几句,我挂断了电话。其实我还想纠正父亲,我们要守的可不只是这岗亭,是整个辖区,是石家庄全市道路交通安全,是人民警察的担当。
石家庄这座城市,是我的异乡,但也是千万人的家乡,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天气没那么冷了。
小家不圆万家圆!谢谢守卫我们一方平安的白衣天使、人民警察!在此,向所有春节坚守一线的劳动者致敬!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王珊、刘山杉 通讯员崔寒凝、赵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