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看:勤辰崔莹最新交流:弱复苏可能是一个更大的情景,关注院内手术相关的医药板块……

2023-02-13 14:53:05 来源:聪明投资者

打印 放大 缩小

1、很多人在去年年底的时候说今年港股比A股好,我个人持一个比较谨慎的态度。

2、投资是一个相对选择的问题,一类资产就是另外一类资产的机会成本。所以要在组合里面,保持一定比例顺应市场趋势的资产,这些资产更多时候并不是为了单纯去赚钱,而是让你的心态平和下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从整个市场的重心来看,2023年相比2022年是一个底部提高的过程,所以代表的结构性机会应该比2022年要更多。

4、当大体量的资金去寻找结构性机会,机会总归还是有的。就像我一直喜欢讲一句就是,没有不好挣钱的市场,只有挣不到钱的投资人。

5、投资股票市场最大的信心来源是跟其他资产比,机会成本在下降通道。

以上是勤辰资产合伙人、基金经理崔莹在最近一场线上交流中的最新观点。

作为一个基本面趋势投资的践行者,崔莹喜欢且擅长寻找一些基本面与市场趋势产生共振的行业或个股。13年投资经历,曾担任华安基金投资总监,公募业绩斐然。

去年一季度“公奔私”加盟上海勤辰担任合伙人及基金经理。

从第三方数据来看,崔莹管理的勤辰创赢成长系列产品,自去年7月以来,截至最新2月3日,小幅亏损**%左右。(点此认证查看完整业绩)

崔莹复盘去年的投资时说到,“从一个投资管理人角度来讲,任何投资方法都不可能适应所有的时间。”

他坦率地表示,去年11-12月时,自己这种基本面趋势投资的方式相对不适应。因为在这个环境里,存在“弱现实强预期”的现象,就是基本面越差,预期就会越好。

在他看来,当投资方法与市场不太契合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头寸放在一些市场主流趋势上。

“这样当我真正比较擅长的一些行业或者板块机会来临时,这种平衡感才能让自己更容易去抓住它。”

谈到当下的市场,崔莹表示2023年整体是一个底部抬高的结构性行情。

具体行业配置,会比较关注医药板块,尤其跟院内手术等“必选消费”相关的投资机会。

谈及近期比较热的Chat GPT时,TMT专业科班出身的崔莹表示,这事的意义是解决了人工智能的一大痛点,即语意的理解。

这场交流中,崔莹还谈到了对海外资金、港股等看法,对自己投资体系有很多的再思考。

以下是本场交流的重点内容,分享给大家。

一类资产是另外一类资产的机会成本

2022年你一直强调尊重市场、顺势而等等,去年之后,对市场有没有新的感悟?

我的投资方法是基本面趋势投资。

首先是基本面,我买一个公司肯定要买一个5倍或10倍的成长股,立足于公司的净利润增长。

一个公司利润增长5-10倍,股价的涨幅可能也会有5-10倍,只是有时候股价比起净利润增长,有时更快有时更慢一些。

第二,在基本面趋势投资的组合里,一定时间段内应该保持一些顺应市场大趋势的资产。

去年1-4月份,全球通胀在上升,因为逆全球化加剧了整个商品价格的上涨,叠加俄乌战争,使得事件更加发酵。所以那个时候,很多人觉得成长股投资很难。

但反过来,以煤炭、化工为代表的抗通胀类资产,它们的表现非常好。

比如一季度,煤炭行业涨幅30%,一些代表性的公司涨幅可能超过50%。

所以为什么成长股投资在1-4月份很艰难,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机会成本非常高。

1-4月份,市场的主流趋势是宏观抗通胀类的资产,这类托底类资产或者受损于疫情的资产是市场的主流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你的机会成本,如果那类资产涨幅超过三五十的话,你的机会成本会非常高。

所以要在组合里面,保持一定比例顺应市场趋势的资产,这些资产更多时候并不是为了单纯去赚钱,而是让你的心态平和下来。

2023年是一个底部抬高的结构性行情

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市场涨了已经有一个多月,很多投资者开始出现分歧,觉得这波反弹是一个小反弹,还是有大趋势的行情?

这种判断在这几年市场里并不太适用。

举个例子,2021年对于一些拿核心资产的投资者来说很痛苦。

因为以白酒、医药板块为代表的调整幅度比较大,但是以新能源汽车,包括TMT里面的半导体板块,表现就非常好,这是一种结构性行情。

回头来看2022年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行情,但我一直觉得,在大部分时间里面,市场是有增强效应的,只是你的投资风格是不是契合市场。

从整个市场的重心来看,2023年相比2022年是一个底部提高的过程,所以代表的结构性机会应该比2022年要更多。

第二,无论是中国的疫情管控,房地产,海外通胀,还是美国加息,整个宏观环境要优于2022年。

弱复苏可能是大概率,关注医药细分中“必选消费”机会

既然是结构性行情,哪些结构值得我们去关注,或者你关注了哪些结构?

首先,我觉得弱复苏可能是一个更大的情景。方向上,我在成长股上会关注的更多一些。

其次,我也比较认同整个市场,从原来疫情管控影响不大行业或资产转向一些受损于疫情的资产。

我自己可能比较关注医药这个板块。

医药这个板块大家可以看到,在2022年表现比较好的是以中药、核酸检测、疫苗等受益于疫情管控的板块表现都比较强。

2023年,如果从一个复苏逻辑来看,院内手术相关板块的投资机会更大一些。

从需求端来看,由于疫情的管控,医院的手术量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疫情后医院内相关需求的复苏,尤其是院内手术才是更为刚性的“必选消费”。

此外,2023年集采压力也会阶段性的放缓。

还是有不少值得去发掘一些标的或者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

对港股和中概股持相对谨慎的态度

过去一两个月,港股和中概股的反弹有点夸张,站在2月份这个时点,你怎么看这些方向?

关于港股和中概股,我和市场上的主流的看法不太一样。

很多人在去年年底的时候说今年港股比A股好,我个人持一个比较谨慎的态度。

在这轮反弹之前,很多房地产可能已经下跌了百分之七八十,恒生科技也下跌了三分之二,港股也好,中概股也好,整个跌幅还是非常大的,这是第一点。

所以我觉得这轮大家阶段性关注的很多股票,上来反弹50%,包括100%的股票非常多。

但是这类资产之所以下跌这么多,除了政策管控的因素外,也有基本面的因素。

我在研究员时期,最早看的就是TMT行业。

去年复盘云计算板块的时候,我发现阿里云在互联网端都没有什么增长,背后意味着流量红利的消失。

像以视频、游戏、电商为代表消耗流量的板块,流量红利可能已经到了一个中后期。

大家为什么要去配置港股,更多还是跟原来IPO的发行制度有关。原来A股要求连续三年盈利,不太适合偏软件类的企业在A股上市。

当流量红利消失以后,偏软件类资产的基本面也没有原来那么好了。

所以我对港股也好,中概股也好,相对谨慎一些。

没有不好挣钱的市场,只有挣不到钱的投资人今年一月份,外资大量流入,对此,你怎么看待外资买卖的行为?

疫情管控放开之前的那几个月,外资流出非常多,11月份以后,恒生科技指数和纳斯达克中国金融指数,几乎没有回调,只有日内回调的上涨。

11月份开始,外资的流入速度确实超预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个因为国内疫情管控完全放开了,另一个原因在于去年开始大家关注美国加息,到四季度的时候开始关注美国的衰退。

去年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了30%,最后几个月,外资以最快速度流入中国的同时,也在以最快的速度减持了很多美股,特别是纳斯达克下跌了这么多之后。

所以站在全球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大家都觉得中国的基本面是向上的,美国的基本面是向下的。

当外资卖掉一些美股后,很难去再找一个这么大的资产池去容纳资金,除了中国资产,也没有其他选择了。

所以当大体量的资金去寻找结构性机会,机会总归还是有的。

就像我一直喜欢讲一句就是,没有不好挣钱的市场,只有挣不到钱的投资人。

Chat GPT解决了人工智能的一大痛点,即语意的理解

最近很火的一个Chat GPT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如何?

谈谈个人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一,从国内人工智能的发展来看,已经有了非常长足的进步。

比如大家经常看到的人脸识别,甚至戴着口罩都能识别出来,包括大家可以看到机器视觉在辅助驾驶上、一些工业生产上得到大规模的使用。

这些都是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人工智能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发展。

第二,这一轮市场追捧的Chat GPT,其实 OpenAI团队就是解决了之前人工智能最大的问题,语义的理解。

因为大家之前围绕机器视觉也好,人脸识别也好,它还是相对比较结构化或者比较标准化的。

但是解决语意理解是一件比较漫长的过程。

所以在海外这一轮最大的革命,就是在语意的理解上有了一个非常大的飞跃。

人工智能本质上需要场景,需要不停训练,需要大量的资金。微软一次做训练大模型的训练大概需要1200万美金,这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美国最典型的是英伟达,它的服务器也好,光模块也好,底层的很多硬件都是中国提供的。

与之相比,中国虽然还有差距,但也有慢慢拉近差距的机会,因为从目前全球人口来看,我们有更多应用场景的可能性,中国具备这样的土壤。

基本面要有,市场的正反馈也要有

你经常说自己是欧奈尔的信徒。欧奈尔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讲,好像不是很熟悉,能否给大家介绍介绍,以及你投资理念?

欧纳尔是一个偏基本面趋势的投资者。

在全球最顶尖的投资者里面可能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偏基本面趋势的,这可能是当时比较打动我的一点。

他关注一些基本面的指标,比如季度/年度的净利润增速、公司的管理层变化,新产品研发等等。

另外一方面,也会关注一些动量指标。

什么叫基本面与趋势相结合?

第一我相信自己买的是一个基本面向上的公司或者行业;第二市场走势要佐证我的判断,不断形成一个正反馈的正循环。

举个例子,我基于对当下市场有一个判断,认为今年是个弱复苏,所以我去买成长股,买了10个点的仓位。

然后我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在这10个点基础上加仓下重注?

就是当市场走势印证了我的看法,从绝对收益角度挣到钱的时候,我才可能会把仓位加上去。

三大买入卖出的逻辑

什么样的情况下,你会卖出一只股票?

先讲一下我为什么会买一个公司。

首先我希望这个公司未来比较有空间,有5倍10倍的增长。

要么是这个行业本身有5倍10倍的成长空间,行业贝塔比较好;要么是行业增长没有那么快,但是公司的份额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就像这两年,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大家经常说的国产化替代。

第二,这个公司的业绩开始加速超预期,这也是欧纳尔比较喜欢的买点。

中国市场里面,大家可能都比较超前。中国人都特别勤奋,有时候你要在业绩拐点之前,左侧买入。

第三,我买的公司希望它的趋势动量比较强,可以理解为股票强度比较强,也可以理解为趋势指标或者技术指标都可以。

所以卖出逻辑也一样。

首先,当逻辑看错了,或者行业渗透率看错了,你要把它卖掉。

其次,当业绩出现比较大的低于市场预期,我可能会把它卖掉。

最后是从趋势动量的角度,它走弱了,我会做一个减仓。

通过行业和个股的维度控制回撤

在面对市场的大幅波动时,你有什么应对方法?

回撤方面,因为我还是一个“偏弱者体系”,所以我不太会特别集中于某一两个行业。

比如我特别看好医药,但我也不会去买超过30个点,一般买20个点就算非常看好了。

举个例子,比如2020-2022年期间,新能源无疑是所有成长行业里面最好的。

而我在2018年的时候就持有一些光伏的股票,2018年出了531光伏新政,光伏补贴从有到无,然后板块下跌了50%以上。

如果你买了50个点,板块下跌50%的时候,净值就回撤25%。

其实很多行业现在看是风光无限,但当它遇到一些比较大的政策转变的时候,波动也很大。

所以我在行业上会相对分散一点。

第二,回撤控制还是要回归本源,就是要对重仓股持仓比例有一定的控制。

当一个板块有板块效应的时候,我可能会把一个公司买到5%以上。

就像历史上的半导体行业也好,医药的CXO也好,光伏也好,电动车板块也好,当板块行情出现的时候,买的时候比较好去决策,因为你可以跟踪它的上下游或者竞争对手。

而且,买入以后,如果出了什么问题,也比较好去判断。

所以大体上,我会从行业和个股两个维度去控制回撤。

要有开放的心态,不否定任何行业

2023年,锂电、光伏还有没有机会?

从投资角度来看,还是要有开放的心态,不要去否定任何的行业。

我在春节前做了一圈调研,今年光伏上游的硅料从300元/kg很快掉到了120元/kg。

这种跌幅其实是比较罕见的,但它肯定会带来整个光伏装机需求的超预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关注这个板块。

假设我去布局,我可能会稍微控制一下头寸,因为市场走势没有印证我的看法。

锂电或电动车板块也类似。

当与市场不太契合的时候,保留一些头寸在市场主流趋势上

有没有一些让你感觉很难过的投资案例,或者投资失败的案例,跟大家分享一下?

去年11-12月的时候,我这种基本面趋势投资的方式就会相对不适应。

因为在这个环境里,存在“弱现实强预期”的现象,就是基本面越差,预期就会越好。

但基本面越差不代表边际上向上,预期就会特别好,这不是一个完全等号的关系。

在我自己的框架里,我觉得一个公司如果它的股价增长5倍到10倍,可能大体上利润也应该涨5倍到10倍。

阶段性的遇到这种弱现实强预期的情况肯定会不适应,但是没关系,因为没有任何一种投资方法可以穿越所有周期,你要做到的是想清楚你的投资方法有没有失效。

第二,当我们的投资方法与市场不太契合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头寸放在一些市场主流趋势上。

就像我不可能在1-4月份,买太多我不擅长的抗通胀类资产,但我可以买一些仓位,让心态去平和下来。

这样当我真正比较擅长的一些行业或者板块机会来临时,这种平衡感才能让自己更容易去抓住它。

今年是成长股跑赢价值股的一年吗?

我现在持仓可能成长股多一些,因为我内心就是这么想的。

但另一方面,我觉得投资还是要有开放的心态,不能因为我买什么就看好什么。

所以我也买了一些偏复苏类的资产,有些头寸在手,才会对相关的方向更加开放或更加敏感。

其次,3月份的两会是一个比较大的观察节点,会不会出现一些超预期的政策刺激,这是非常值得去关注的。

股票投资的机会成本在下降

给大家分享一些投资建议?

投资是一个相对选择的问题,一方面在行业上或者公司上要有相对的选择,因为某一类资产就是另外一类资产的机会成本。

另一方面,大类资产里也是一个相对选择的过程,在十几年前,保本类理财产品的利率非常高,有5-10个点,所以对股票资产而言,投资的机会成本非常高。

但是今天GDP增速下来了,保本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如果超过5个点,大家可能心里面都会犯嘀咕,觉得这个东西能不能刚兑。

所以从这些维度来看,投资股票市场最大的信心来源是跟其他资产比,机会成本在下降通道。

总体来说,市场充满了结构性机会,在2023 -2025年,能找到复合增长在30%左右的公司,无论从相对收益还是绝对收益,都会带来非常丰厚的回报。

从一个投资管理人角度来讲,任何投资方法都不可能适应所有的时间。

所以有时候需要迭代自己的投资方法。当投资方法与市场不匹配的时候,就应该承认投资方法阶段性的表现不行。

所以大家在投资的时候,应该去了解一个投资管理人的投资方法,这是最底层的逻辑。

—— / Cong Ming Tou Zi Zhe / ——

排版:慧羊羊责编:艾暄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