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身险和财产险业绩冰火两重天。
(相关资料图)
截至目前,除上市险企和被接管险企、问题险企外,132家非上市险企2022年初步业绩已披露。寿险业方面,59家寿险公司合计净利润不到23亿元,57家有可比数据的公司净利润则大幅下滑超九成;73家财险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77.29亿元,迎来盈利大年。
产寿险盈利增速分化
从2022年盈利情况看,寿险业大幅下滑,财险则有明显提升。
上述59家非上市寿险公司的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2年净利润合计为22.79亿元。其中,有可比数据的57家公司(除国民养老保险和华汇人寿)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超94%(2021年数据以年报为准)。
这59家寿险公司中,盈利公司有27家,亏损公司达32家。相较上一年,亏损公司数量明显增加,2021年57家公司中只有18家亏损。
对比2021年,八成公司2022年经营盈利情况恶化:19家公司盈利下滑;15家公司从盈利转为亏损,其中包括多家银行系险企等已盈利数年的公司;有12家公司亏损额在2022年进一步扩大。
寿险公司的盈利,与保单的盈利贡献和投资端收益有关。国内的情况是,大型公司保险业务基础厚实,外资寿险公司保单价值高,因此这些公司往往盈利来自两端——保单、投资都会贡献一定利润;而小公司保单“底子薄”,大多倚重投资。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2022年资本市场波动,对投资端挑战较大,投资收益明显下滑是影响寿险公司利润的最大因素。此外,寿险保单业务也处于深度转型期,新单价值明显下滑,对利润难以构成支撑。
财险公司方面,73家财险公司2022年实现净利润77.29亿元,共有54家公司净利润为正。而据2021年年报,上述73家财险公司仅实现净利润38.41亿元。相较寿险公司净利润下滑,财险公司迎来了难得的盈利大年。
不过,承保亏损的情况仍不鲜见。承保和投资双轮驱动是财险公司稳健经营的基础。综合成本率包含公司运营、赔付等各项支出,由费用率和赔付率组成。该指标是保险公司用来核算经营成本的核心数据,也是衡量财险业盈利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准。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了72家(不含劳合社)非上市财险公司2022年综合成本率,结果显示,平均综合成本率为113.83%,中位数超过100%。72家公司中,45家公司综合成本率超过100%,意味着超半数非上市财险公司保费收入没能覆盖支出,承保业务仍然亏钱。
投资收益承压
投资端是保险公司实现负债匹配并获取收益的重要渠道。在资本市场波动加大的情况下,2022年保险资金投资业务面临不小挑战,成为影响险企利润表现的重要一环。
据记者统计,上述59家非上市寿险公司2022年财务投资收益率均正,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91%,中位数为4.23%。上述73家非上市财险公司平均投资收益率为2.65%,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43%。
财务投资收益率即上市险企披露的总投资收益率,相关收益都计入当期利润;而综合投资收益则包括不计入利润的浮盈/浮亏部分,但浮盈、浮亏会影响公司净资产。
据悉,寿险公司对长期投资收益率的精算假设普遍为5%以上,2022年以来资本市场波动明显,让业界承受一定压力。不过,投资波动难以避免,还应拉长时间维度来看。
据中国银保监会数据,近10年来,保险资金投资收益保持稳定,投资收益规模从0.18万亿元增至1.05万亿元,年均财务收益率达5.28%,每年均实现正收益,波动幅度远小于其他机构投资者。
展望2023年,多家研究机构认为,投资端仍是保险公司的“胜负手”。市场普遍预计投资端将乐观一些,这也对利润形成利好。
保费收入需更重视结构
从保险业务收入来看,非上市的财险公司和寿险公司整体都有一定增长。
财险方面,这73家非上市财险2022年实现保费收入3752亿元。另据银保监会公布数据,2022年财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49万亿元,可比口径增速为8.7%。
57家有可比数据的非上市寿险公司,2022年保费增速为7.43%,增速略好于寿险行业整体(2.78%)。57家公司中,48家公司保费实现增长,百年人寿、合众人寿、弘康人寿、复星保德信人寿等9家公司保费下滑。
业界人士表示,保费收入作为衡量保险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指标,仍然很重要,但业界正逐渐放弃规模冲动,对保费收入的认识也变得更加理性。
一位中型寿险公司董事长向记者称,2012年到2016年期间保险公司的发展追求规模,投资端收益也相对高,很容易滚动起来承保和投资两个轮子,因此做大规模是适应这个阶段的。但现在投资端难度日益提升,各公司对资产负债管理的理念更加重视,因此,公司虽然仍然重视保费收入,但并非揽入更多保费、做大规模就是好,需要更加注重保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