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国家乡村振兴局
贵州省贵定县自2019年开始,在全县全面开展“1+8+N”医共体新模式建设,通过组建医共体,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行业资源,打通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上下转诊渠道,补齐县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短板弱项,成功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优价的医疗服务。
一、医疗卫生资源真下沉,缓解“看病难”难题
【资料图】
一是坚持县级统筹,整体谋划推进。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强化政府宏观管理和规划引导,县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方案》,组建县域医共体建设督促指导工作专班,强化督促指导,点对点督办问题,及时协商解决问题。以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整合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及21家乡镇(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组建县人民医院共同体。成立县医共体党委,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党委书记,发挥把方向、管大局的作用。明确县卫生健康局、县医共体总院、以及各分院权责清单,厘清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共体总院以及各分院之间职责,确保运转质效。依托县人民医院成立13个综合管理中心,与各分院按照“1+8+N”模式对行政、人员、服务、财务、药械、信息、绩效等进行“七统一”扁平化管理。通过与医保、财政等部门联动,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实施医保基金总额打包付费支付改革。破除以往医疗卫生行政、事业单位职责混乱,县镇各级医疗机构运行管理各成一套的问题。2021年,贵定县被列入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二是坚持突出中心,梯次发展推进。调整县域医疗资源配置,重新规划县域乡镇医疗中心,进一步明确落实县域乡镇医疗中心、一般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制定《贵定县深化县镇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实施意见(试行)》,成立贵定县医疗集团,以盘江镇、昌明镇和云雾镇3个镇级中心卫生院为试点,从2家县级医院派驻6名医疗专家分别到3家镇级中心卫生院开展为期1年的帮扶指导工作,参与和指导镇级中心卫生院的业务及行政管理,提升基层卫生院管理水平及服务能力。
同时,贵定县卫生健康部门积极探索在医保用药目录内“县域公立医疗机构同目录、同报销比例统配统送”,逐步实现县、乡、村药品配送、使用、报销一体化,减少群众因基层缺少药品问题而向上转、向外跑。引导“互联网+远程药学服务”规范发展。开展药师网上处方审核、合理用药指导等药学服务,确保处方药销售和执业药师制度的全面落实,切实解决和保证老百姓用药安全。基层首诊率保持在50.56%以上,县域内就诊率达91.78%,全县患者满意度和医务人员满意度分别达97.48%和100%。截至目前,县医共体下沉专家坐诊62次,诊疗342人次,医共体中心药房配送短缺药品12.29万元。2021年4月通过国家评判监测体系指标系统评判,贵定县医共体建设紧密程度为“紧密型”。
二、医疗服务能力真提升,解决“看病远”难题
一是推行“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互联网+”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助推双向转诊、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贵定县结合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全面推进“互联网+健康医疗”建设,大力发展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检验、远程病理、远程会诊等远程医疗服务。积极推广远程诊疗服务,建立影像诊断数据平台及远程心电诊断平台,以“乡镇检查+县级诊断”和“乡镇治疗+县级技术指导”为主的“两大远程诊疗”服务模式,使农村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就能享受到县级以上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2022年1-8月,基层医疗机构依托医共体远程影像平台发起远程影像诊断人次7889例,依托医共体远程心电平台发起远程心电诊断580例,让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就医成为现实。
二是推行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服务。为减少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加强慢病管理,县医疗集团成立了县级慢病健康管理中心,在各乡镇、村设立慢性病门诊,定期派遣县级专家到卫生院同慢病管理员一同坐诊。组织医务人员走进村寨、社区开展预防慢性病知识讲座,让村民逐步树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同时,依托县公共卫生信息化系统,创建村、乡、县各级医师信息互联互通模块体系,建立了信息共享、远程指导、远程处方、远程监管等精准管理路径,形成了“县级专科医生+乡镇卫生院医生+村医”的网格化慢病管理服务模式,实现了县级医师有信息,乡镇级医师可管理,村级医师有方案的目标,完成对慢病患者一体化防治的体系。截至目前,贵定县医疗集团总院管理高血压21078人、糖尿病4310人,全县医疗机构防、治、管、康能力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三、筑牢因病致贫防火墙,消除“返贫”风险
一是畅通一个数据共享渠道。多部门联合建立脱贫数据共享机制,确保全县脱贫人口信息核对准确、登记准确、录入准确,为医保帮扶政策落实提供数据支撑。截至2022年8月,全县脱贫人口43969人已全部纳入医疗保障。
二是实施一项便民就医服务。严格实行脱贫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省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一站式”服务,强化医保信息系统与定点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无缝对接,保证脱贫人口医疗费用报销到位。截至目前,全县脱贫人口共住院就诊4869人次,产生总费2446.54万元,符合范围金额2220.24万元,基本医保报销1478.79万元,大病保险报销216.22万元,医疗救助441.11元,切实减轻脱贫人口看病就医负担,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贫返贫,极大提升了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三是建立一套预警监测标准。建立医保防贫动态预警监测管理台账,明确将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城乡参保居民门诊慢特病和住院单次自付费用、年度累计个人自付费用作为因病返贫风险预警监测标准。同时,切实发挥贵州省乡村振兴云、黔南州大数据管理平台、贵定县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平台作用,截至目前,对各级反馈的1879条因病预警线索做好核实处理。对符合纳入监测的农户及时纳入,确保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