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讯:10家银行系险企陷偿付能力困局:股债双杀加剧投资波动,业务结构调整远水难解近渴

2023-02-16 08:20:25 来源:媒体滚动

打印 放大 缩小

代理人数量“跌跌不休”,个险渠道也并未出现突破预期的亮眼成绩,在此背景下,银保渠道重获关注,近两年正大行其道。而作为背靠大型商业银行的银行系险企,在股东“爸爸”的先天优势下,在2022年的表现却并不出色:业务快速发展势头依旧,但利润大幅下滑,更重要的是,偿付能力充足率快速下滑……

直观地看,是投资收益不佳影响了公司的净利润和偿付能力,但更深入地看,其实是公司业务结构问题——长期形成的经营惯性,正成为拖累银行系险企转型节奏最突出的因素之一。

0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银行系险企增收不增利,偿付能力充足率快速下滑

近日,10家银行系险企陆续发布了2022年4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背靠股东大型商业银行的资源禀赋,2022年,10家银行系保险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430.68亿元,较2021年合计收入的3126.28亿元,同比增长9.74%。

但与如此亮眼增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净利润的急转直下。2022年10家银行系险企合计实现净利润-11.88亿元,而2021年为97.61亿元。

具体来看,中邮人寿稳坐“头把交椅”,保险业务收入为914.34亿元,净利润4.02亿元,总资产4458.73亿元;建信人寿在2022年突破500亿大关,收入500.16亿元,但增收不增利,净利润为-12.19亿元;排在第三名的是工银安盛人寿,也即将突破500亿的关口,2022年保险业务收入491.22亿元,净亏损7.98亿元。其余银行系险企中,交银人寿亏损3.6亿元,光大永明人寿亏损12.47亿元。

从净利润的角度来看,中外合资险企效益更好。在这10家银行系险企中,实现净利润最高的是中信保诚人寿,其2022年实现了11.75亿元的净利润;紧随其后的是招商信诺人寿,实现净利润6.74亿元。

对于银行系险企,还有另外一个指标值得关注,那就是偿付能力充足率。“慧保天下”统计了它们2022年四个季度整体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变化。如下两张图所示,二者在2022年整体呈现出向下的趋势,特别是在后半年的变化尤其明显。

可以看到,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方面,2022年末,建信人寿和中邮人寿均低于80%,农银人寿、工银安盛也降至100%以下。

综合来看,偿付能力充足率表现较好的几家公司,也是上文在净利润方面表现较好,主要包括中信保诚、中荷人寿、招商信诺。

与偿付能力相对应的,慧保天下还对各银行系险企实际资本、最低资本从一季度末到年底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简单的统计,如上图所示。

可以看到,为了满足偿二代二期对于最低资本的要求,以及保障业务规模的需要,各个公司都提升了最低资本,与此同时,其实际资本大部分都出现下滑。

02

投资亏损拖累业绩表现,理财型产品主导的业务结构加剧银行系险企投资波动

对于各公司增收不增利的原因,其实并不难解释。2022年,即期利率和权益市场波动都较为剧烈,投资收益有明显下滑,甚至不少险企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投资亏损。

从综合投资收益率来看,10家银行系险企均未超过4%,最高的为交银人寿,仅3.84%,最低的是中邮人寿,为-0.01%。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不同险企的投资收益率差异巨大,而这就不得不提及险企的投资布局,以及对投资布局有着直接影响的业务结构问题。

事实上,长期以来,银行系险企在销售上倚重银保渠道,在产品选择上也更侧重趸交理财型产品,由于这些产品保险期间普遍不长,收益率相对较高,且到期须返还,或者面临较高退保压力,这导致其对投资收益率、对现金流动性有着更高的要求。

负债端的收益率要求、现金流要求,直接影响资产端的投资决策,不少银行系险企都更倾向于将大量资金投向流动性更强的资产,例如二级市场。

如此的投资结构,导致部分银行系险企的投资收益率、利润等指标更容易受到资本市场的影响,如果是牛市,则投资收益率高、利润双双走高;如果是熊市,则投资收益率、利润乃至偿付能力充足率等皆会受到明显影响。

2022年股债双杀之下,保险行业投资收益率显著下滑,部分银行系险企长期以来构建的单薄的业务结构更凸显其脆弱性,成为受影响更明显的机构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行业转型的大趋势下,不少银行系险企也不断加速业务转型,包括推动业务渠道多元化,努力提高保障型产品占比,期交业务占比等,且取得了不俗的成效。

例如中邮人寿,在新的领导班子就位之后,价值类业务占比有了显著提高。据公开数据,截至2022年10月,其长期期交新单保费超300亿元,同比增长22%,占新单保费比重76%;终身寿险、健康险也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同比分别增长23%、76%。

不过,对于银行系险企而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过去长期发展导致的业务结构单一问题并非朝夕就可以化解,仍需要较长时间的腾挪方可彻底解决问题。

03

增资发债成银行系险企首要问题,偿二代二期下资本困局倒逼行业转型提速

险企转型需要时间,但偿付能力快速下降的问题,却需要尽快得到解决,否则,将直接影响其业务发展。

为提高偿付能力,就需要增加资本金,最直接的方式——增资发债成为摆在每一家保险公司高管面前的重要议程。

一种是采用增资扩股的方式,但目前行业仍处于调整周期之中,尤其是增收不增利时,持续性地向股东提出增资需求,显然面临一定的难度;若想引进新的股东,又需要得到监管的认可和批复,结果并不确定,审批周期也较长。

另一种是采用发债的方式,但同样面临较长周期的审批流程,此外,监管对于发债公司有着较高要求——满足条件的保险公司经营更稳定,一般没有迫切通过发债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的诉求,而个别亟待补充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恰恰是那些“条件不够”的险企。

在《千亿资本大腾挪!36家险企51次股权变动全记录,新势力的野望与旧玩家的退潮》一文中,慧保天下曾统计2022年险企的增资发债情况,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23家险企宣布增资计划,拟增资总额达到311.55亿元。这其中,16家险企增资完成后,其股东持股情况保持不变。还有7家险企增资完成后,其股权结构发生改变。

此外,2022年,整个行业计划发债金额达到了879.5亿元之巨,相较2021年大幅增长,但迄今为止,仍有数家险企的发债计划延宕数月仍未获批。

再进一步看,即使成功增资,也并非一劳永逸,只能解决短期困难,因为业务发展仍会持续“燃烧”资本金。长期来看,银行系险企解决资金困境,还是要从负债端调整业务结构开始。

值得注意的是,从偿付能力报告来看,多家银行系险企已经表态将加速转型,以应对挑战。例如,工银安盛在报告中表示,公司将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与投资结构,加快价值转型;建信人寿表示,2022年4季度其编制三年商业计划,制定未来三年发展目标,做好战略风险管理;交银人寿表示在整个2022年,其对管理和流程进行了多方面梳理并进行优化,以此提高管理效率。

2022年,“偿二代二期工程”全面实施,不少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明显承压,叠加2022年险企普遍负债端不振,投资端失守,更进一步加剧了偿付能力充足率的下滑速度。资本,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对于行业发展模式的指挥棒效应正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示。如何切实提升资本效率,扎实降低运营成本,正成为每一家险企领导者必须思考的话题。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