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随票走!这个假期文娱消费嗨起来 环球视点

2023-05-02 20:29:26 来源:新浪财经

打印 放大 缩小

转自:中国证券报


(资料图片)

“久违了的音乐节!”

“下班后的音乐节,‘特种兵’打工人今天是年轻人。”

“不到一分钟,票全部都卖完、缺货登记了……”

“五一”假期,打开朋友圈,仿佛全世界都在参加音乐节和各类演出。除了预约满的圆明园门票,卖完的上海虹桥火车站车票,进“淄”赶“烤”大军,今年“五一”假期的火爆,还体现在文娱消费上。

音乐节拉动消费

“我昨天去参加在北京举办的无限音乐节了,和朋友下午一点多到的。那时候现场人数还行,结果到晚上,人流量超多!听其他人说,这场音乐节主办方卖出了上万张票,我是愿意相信这个说法的,不然解释不了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受访者李珊(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她原本打算出京旅游,结果没有抢到外出车票,参加音乐节是Plan B。

北京无限音乐节2023现场。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打开朋友圈,“五一”假期期间,仿佛全世界都在看音乐节。除了北京、上海地区的草莓音乐节、济南麦田音乐节、迷笛音乐节等较为知名的音乐节品牌外,也有贵阳火石潮湖生活节、福州夏沙音乐节这样的新面孔出现。

根据此前飞猪发布的《2023年“五一”出游风向标》,“五一”假期前后,全国各地将举办上百场演唱会、音乐节,是演出市场三年多来迎接的首个爆发窗口期。此外,飞猪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演唱会、音乐节所在地周边的酒店预订量同比暴增超20倍,部分热门酒店甚至“一房难求”。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预测,2023年,大型演出活动将呈爆发性增长态势,预计演唱会、音乐节演出场次将超过2019年。

专家表示,音乐节的收入主要由票房、品牌赞助/合作、政府补贴和衍生品收入组成,其产业链条可以拓展到旅游相关业态,如吃、住、行、娱、购、游等,对音乐节举办地的旅游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人跟着票走”

音乐节、livehouse在多地火热开演,热门剧场演出也是“一票难求”。

“我太想看《红楼梦》舞剧的演出了,这次买江苏大剧院的票,卡点抢票其实是有位置的,但准备付款的时候,这个位置已经被其他人买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所有票都售磬了。”家住山西的欣帆(化名)表示,她打算抢到哪里演出的《红楼梦》舞剧就去哪里,人跟着票走。但之前就没抢到西安场次的,这次又情景再现了。

《2022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预测,2023年,专业剧场院线布局更为下沉,三四线城市剧场演出有望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沉浸式、互动式演出新业态保持持续增长,市场需求将吸引更多专业戏剧创作机构进入沉浸式、互动式演艺新赛道。

此外,作为文娱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影市场来说,今年“五一”假期也是最“挤”的“五一档”,共有18部新片上映。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5月2日18:22,2023年“五一档”新片总票房已超12亿元。其中,《长空之王》领跑,票房达4.67亿元,总人次超1000万次。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五一档对比往年更具独特优势,受清明假期仅有1天的影响,观影需求释放不足,“五一”作为紧随其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将持续收获清明假期观影红利。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五一”电影市场票房表现略逊于预期,主要原因或是市场恢复期,消费者选择往外出游较多。

文娱消费恢复基础继续巩固

今年以来,文娱消费呈现出快速恢复的态势。

国家统计局4月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据对全国7.1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调查,2023年一季度,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8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其中,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09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1%,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7.1个百分点。

“一季度,文化娱乐休闲服务行业恢复明显。”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张鹏表示,在9个文化行业大类中,以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为主的文化娱乐休闲服务行业营业收入增长最快,回暖迹象明显,同比增长48.5%;文化传播渠道、新闻信息服务、文化投资运营3个文化行业大类增速超过两位数,分别为14.0%、12.5%和12.1%。

文娱消费复苏势头仍然强劲。最新数据显示,4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1%,连续三个月位于较高景气区间,其中,与居民出行和消费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住宿、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60.0%,行业业务总量明显增长。

关键词: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