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清欣
2021年,中国平安CEO陈心颖的税前薪酬是1700.37万,税后年薪是967.5万,这是2021年保险行业里的最高收入,这是比2020年降薪了11%的收入。
中金公司2021年的人均薪酬达到了98.3万,从上一年度的114.9万跌破了百万大关。
今年初,还有券商传出制定了“禁止员工炫富规则”,里面专门提到了“不允许开100万以上的豪车、戴15万以上的手表”等等,似乎想要低调行事。
金融圈,看似并不缺“年薪百万”的故事,但在这个由证券、银行、保险构成的金融圈里,很多从业者自嘲“金融民工”,他们切身体会到,外界听到的“年薪百万”,大多是“被平均”的结果。
从业者对“金融民工”越来越强的身份认同感,这便是真实分化的金融圈。
人均薪酬鄙视链
因每天和钱打交道,金融是大众眼中“多金的行业”,也是赚钱效应最强的行业。
一直以来,金融圈的岗位都是求职市场上的香饽饽,因为在每年全国各行业平均工资排名中,金融业常年稳居前三。
这意味着,只要踏入金融行业,哪怕是“金融民工”,收入也会优于大多数行业的普通员工。
如今时间来到4月中旬,大多数金融机构都披露了年报,从整体来看,在金融圈的不同子行业,存在明显的薪酬鄙视链条。简单来说,券商优于银行,银行优于保险。
Wind数据统计显示,去年,券商以人均56万的年薪占据金融圈薪酬链条的顶端,而保险业的人均薪酬(25万)不及券商的一半,银行则以42万的水平居中。
但事实上,如果深入券商、银行、保险这三个行业,其内部的员工人均收入分化也十分明显。如大券商一般优于中小券商,而股份制银行比国有大行的人均薪酬要高等等。
券商依旧是吸金大王。就具体业务来说,尽管各大券商纷纷在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和数字化转型,但传统的经纪业务依旧是券商收入的大盘,用网友的话说,不管你是股神还是韭菜,只要有交易,券商都是躺着赚钱。
2020年,证券行业持续发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实现经纪业务收入1279亿元,同比增长5成多。同期,投行业务收入为671亿元。
2021年可谓是券商的大年。因为随着“房住不炒”的持续深入,居民财富入市的步伐加大。从目前已经披露的年报数据来看,已有10家券商净利润超过100亿元,而去年才5家。
在券商,最重要的资本是人力,既然赚的钱多了,给员工发薪水自然也就大方一些。据不完全统计,已有6家券商人均薪酬涨幅超过20%,其中,涨幅最大的是国联证券,达到51%。
或许是头部券商的人均薪酬过高,去年,中金公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的人均薪酬不升反降,这三家头部券商的人均薪酬均下降了15%左右。
不过,即便是下调了,中金公司“券商一哥”的地位依旧,2021年,中金公司依旧以98.30万元的人均年薪居券商之首,而2020年,中金公司人均薪酬达到了114.98万。
中金公司的人均薪酬下调,在数字观感上起到了破除“人均百万”想象的作用。
此外,去年人均薪酬在80万左右的有中信证券(85.34万)和广发证券(82.97万),而在70万档的有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申万宏源等。
与此同时,不少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中,去年的人均薪酬都超过了50万,如招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宁波银行等等。
相比之下,在保险系统,在5家上市险企中,人均薪酬最高的是人保,为29万元。这样一来,在券商、银行、保险三个行业中,从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谁在金融圈薪酬鄙视链的底部,就一目了然了。
谁被平均?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人均薪酬统计,只能部分反映金融行业整体的行业薪酬水平,用它来代表从业者不同个体的真实薪酬水平其实是失真的。
在金融圈,岗位一般分为管理与业务两大序列。以券商为例,两大序列之间薪酬有差异,且在业务序列中,经纪、投行、自营、资管等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薪酬差异更大。
所以,每次单位的人均薪酬统计一出,大多数从业者直呼自己只是“被平均”的“金融民工”。在行业更流行一种说法,金融圈的薪酬分布远不止是二八定律,而是2%比98%。
换句话说,2%的高管们拿着百万甚至千万高薪,而98%的员工都逃不过“被平均”的命运。
这一点在5家上市保险公司体现更明显。去年,在5家上市险企中,有10名高管的年薪超过500万元(不考虑未确认的最终薪酬),其中,9名在中国平安,且有3名年薪超过千万。
具体来说,中国平安执行董事、联席CEO——陈心颖的税前薪酬1700.37万元,税后年薪为967.5万元。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常务副总经理、首席财务官——姚波税前薪酬1430.01万元,税后薪酬796.59万元,位列第二;
合规负责人、首席风险官——张小璐税前薪酬1256.44万元,税后薪酬713.15万元。
整理自上市险企财报(单位: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陈心颖和姚波的年薪与2020年相比,其实是已经下降了11%的结果。
但去年中国平安的人均年薪不足24万,在5家上市险企中位列第四,也低于大部分券商、银行。
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险企大多实行人海战术,庞大的人工数量拉低了人均薪酬。另一方面,中国平安高管薪酬一直是业界顶流,背后是鲜明的薪酬激励和考核机制。
2021年,随着《国有金融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实施细则》(2020)的出台,金融圈特别是高管迎来了一波降薪潮。
以券商为例,中金公司去年20名高管的薪酬总额为9441.8万,与2020年的1.68亿元相比,下降了7000多万。所以,可以看到,去年中金公司没有千万年薪的高管,不过,有4人年薪超800万。
与中金公司高管薪酬总额不相上下的是中信证券(1.66亿)。其中,有三位高管年薪超千万,分别是投资银行管理委员会主任马尧,执行委员会委员薛继锐,金石投资总经理、中信产业基金董事长金剑华。
不过,不少头部券商纷纷降低高管薪酬时,也有中小券商随着业绩创新高,从高管到员工,实现集体涨薪。
没错,说的就是任泽平的前东家——东吴证券。去年,东吴证券的净利润创五年新高,2021年底员工总数4111人,人均薪酬59.26万元,较2020年(40.60万)增长4成多。与此同时,高管薪酬增幅15%。其中,董事长范力2021年年薪154万元,同比增加超100万。
值得一提的是,国有大行的董事长们,是金融圈高管中,少有低于100万的了。数据显示,去年,建行、农行、交行、中行四家银行董事长的年薪均在82万左右。事实上,这也是过去6年以来,国有大行董事长年薪首次突破80万。
这主要和7年前发布的《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即“限薪令”有关。限薪后他们的薪酬大多在60万以下。不过,即便如此,他们的薪酬也已经是他们银行人均薪酬的2-3倍了。
今年监管层施行《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其中也有对券商高管薪酬进行规定
相比之下,大部分股份制银行的董事长年薪都超过100万,其中,招行、平安、民生三家董事长的年薪都超过300万,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招行高管的平均薪酬降幅超20%,但依旧有人均147.52万的水平。
众所周知,在证券、保险、银行这三大金融行业,大部分都有国企背景,或有金融牌照等垄断资源,这意味着,金融机构本身强大的赚钱效应。
在这种赚钱效应下,当他们的业绩是和市场交易规模或资产规模挂钩时,终使高管们都是身经百战的市场老手,且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也很难说他们的贡献能与百万甚至千万年薪匹配,高薪的合理性让他们时常陷入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