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信达和君实的现状。
它们在去年的营收分别是42.6亿元和40.25亿元,信达略胜一筹。两家也都在商业化上验证了两条路径,卖药挣钱和卖授权挣钱,在这一批国内创新药公司里,算是走得靠前的。
在最受瞩目的核心产品――PD-1上,君实因为去年比较折腾,跟原来的合作方阿斯利康“分手”,自己重新搭建销售团队,导致销售收入只有4.1亿元。信达则录入28亿元收入,再胜。两家公司都因PD-1一步登天,信达目前能排在第一阵营,第五个获批上市的康方生物,3个月卖出了超2亿元,效能其实已经超过了君实。
在研管线不好区分,君实的自研管线数略高于信达,但信达在合作研发模式上走得更快,与罗氏等公司都有合作,也布局了像CAR-T等更多的领域。且君实看上去最近也在“追随”这种相对节省资源的合作研发路径。
还有一个关键的财务数据。截止到2021年底,信达的现金等价物为83.77亿元,流动资产合计115.5亿元,而君实的现金等价物为35.04亿元,流动资产合计58.31亿元。信达又胜。
但就在当下,君实的市值超过500亿港元,信达则刚刚超过300亿港元。且君实是逆转了对手,一年前,两家分别创造了股价历史新高,信达1569亿港元,君实885.6亿港元。
挺奇怪的,好像什么都比君实好的信达,偏偏被反超了?
一个资深媒体记者说,信达过去一年接连“失守”。PD-1最早进医保,有很强的先发优势,却没有拉开距离,且在美上市申请被否,一手好牌没打好。君实虽然也不顺,但利空出尽,反弹空间更大。
这听上去挺牵强的,但从事实层面来讲,的确是最直接的描述。雪球上不少投资者说,“信达是被市场抛弃了”。
这也是标题里提到的问题最有意思的点,表面上看,君实并不是做得多好。而是两家公司都处在下行通道,信达“多做多错”,跌了更多。
关于未来,唯一的变量是新冠。君实算是国内新冠药物管线最全的公司之一,已经明牌的是新冠中和抗体,且通过跟礼来授权合作,已经拿到了33.41亿元的收入。
兜里藏的王牌是新冠口服特效药,君实刚刚披露了进展,该药物正处于国际多中心的III期临床研究阶段。4月中旬,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发布的文件显示,君实在上海入组了480例患者,选择了与辉瑞新冠口服药做头对头试验。从这个层面来看,君实信心十足。
至少今年以来,主打新冠口服药概念的公司,股价都上涨不少。以开拓药业为例,今年的股价高点比年初时涨了四倍有余,现在虽大幅回落,也还是有一倍以上的涨幅。
辉瑞预判它的新冠口服药产品在今年的市场规模将超过220亿美元。辉瑞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还没有充分供货,的确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君实是有机会的,但有多大,目前没有机构去预测。只是有行业人士称,基于奥密克戎的特征,新冠口服药在国内的销售额保守估计接近百亿元级别。不过,该药物最早也得是下半年上市,按照一些行业人士的预测,明年销量就该下行了。
这个该怎么去评估,这款药是否能撑得住市值?医药自媒体“瞪羚社”直接发问,“新冠药管线值600亿?”
一个名叫“狩猎狐狼”的自媒体作者在文章里做了一个特别乐观的计算。如果君实的产品达到辉瑞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每年也有150亿到200亿美元的销售额,相当于营收增长20倍以上,股价有可能上涨10倍。
他实际上用了错误的数据,换成准确的,结果依然惊人,营收增长10倍以上。
聊到这里,这个问题的答案推敲就得归结到玄学了。投资者来一次“一键三赌”吧,既赌君实能把新冠口服药做出来,又赌那时候疫情状况还能让它卖到一个理想的值,还得赌投资者真得会为此买单。
当然,在雪球上力挺君实的投资者很多。在他们看来,君实的研发路线很踏实,是真正在“做药”,而信达只是在“卖药(更多是与别的企业合作)”。至于新冠口服药,只是一个结果罢了。
这依然只能交给时间和市场去验证,就像不能草率地把君实的反超归结到走了新冠的“捷径”一样。新冠很复杂,药更复杂。一款药需要十年十亿美金,这就如同IT行业的摩尔定论,谁都逃不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