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0日,北京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健康知识:《【汤医科普】认识老年人衰弱与肌少症》
肌少症,顾名思义,肌肉减少,具体地说是骨骼肌减少。是一种与衰老相关的疾病。表现为全身骨骼肌进行性数量减少、力量下降以及功能减退。由于症状不明显,常与自然老化混淆。
与所有器官一样,肌肉在年龄上也会发生生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萎缩。肌肉功能的下降明显快于肌肉质量。负责肌肉再生的卫星细胞数量也在减少。数据显示,人体肌肉含量从40岁以后就会出现下降,75岁以后每10年下降15%。
【资料图】
根据不同的研究报道,肌少症患病率,在60岁至70岁的老年人中为5%~13%,8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高达11%~50%。年龄越大,肌少症发病率越高。可以说是老年人的“隐形杀手”。
肌少症的病因
下图很好地说明了肌少症的部分病理机制:
但肌少症病因复杂,具体的生理病理机制并未被完全阐明。在众多的病因中,原发性病因是衰老,这是肌少症发生的最重要因素。此外,还能由继发性病因诱导发生,如营养不良、活动量不足和其他疾病。
原发性
主要由年龄增长导致的激素水平改变、细胞凋亡、线粒体功能异常氧化损伤、骨骼肌细胞(运动单元)失神经作用。
继发性
1.营养不良:能量和/或蛋白质摄入不足、吸收不良、胃肠功能紊乱、使用药物导致厌食等。
2.活动量不足:卧床休息、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据某些学者统计,在70-79岁的人中,只有大约14%的人按照建议每周运动2.5小时,运动强度适中。
3.疾病相关:心、肺、肝、肾、脑等疾病,炎症性疾病,恶性肿瘤或内分泌疾病。
肌少症的危害
1.最先出现的症状是疲乏无力,随之而来的有一系列功能受损的表现:活动能力降低,步速缓慢,行走、登高、坐立、举物等各种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肌肉无力、平衡功能差、极易跌倒甚至骨折。肌少症增加了老年人残疾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风险。
2.肌少症还会导致老人体重下降、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老年人过快地出现严重的四肢肌肉减少,死亡的危险性增加。肌少症的老年人死亡风险增加3.59倍,≥80岁老人死亡风险更加严重。
3.肌少症还导致内脏下垂、肌肉萎缩,如胃下垂、子宫脱垂、直肠脱垂、吞咽肌群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体来说:
肌肉减少10%,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感染风险增加。
肌肉减少20%,肌肉无力,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跌倒风险增加,伤口愈合延迟。
肌肉减少30%,肌肉能力继续下降,可能致残,患者不能独立坐起,易发生压疮和肺炎。
肌肉减少40%,死亡风险明显增加,如死于肺炎。
如何诊断肌少症?
体重骤降并不是唯一标准。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对患者进行肌少症的筛查和评估。如年龄≧65岁、近期出现功能下降或受损、非意愿性体重下降(1月内下降5%)、抑郁、认知障碍、反复跌倒、营养不良、存在慢性疾病:心衰、慢阻肺、肿瘤、糖尿病、慢性肾病、结核等。
首先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比如询问过去三个月内有没有因食欲不振、消化问题、咀嚼或吞咽困难而减少进食等,而后开展肌肉功能的筛查和肌肉含量的测定。对肌少症诊断较敏感的指标是小腿腿围,临界值为31cm。低于临界值,都要高度怀疑肌少症。其它肌肉功能的筛查,有握力、5次起坐、步速、平衡几个项目,配合四肢骨骼肌量的测定,基本可以诊断有无肌少症。
肌少症的预防和治疗
首先是以补充蛋白质为主的营养治疗。老人应吃够足够热量,并且要均衡,一般70岁老年人的热量需求依照活动量的不同,约在1500~2000卡。要长肌肉,最重要的营养素就是蛋白质,特别是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瘦肉、黃豆等都含有增长肌肉的必需氨基酸———亮胺酸。蛋白质三餐平均分配,不要集中在某一餐。
其次是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理想运动次数是每周3至5天,每次20~30分钟,依照各人肌耐力程度,选择适合老年人的3大类运动:
1.強化心肺功能以及肌耐受力:如有氧舞蹈、快走、琦自行车、游泳。
2.增进身体弹性以及平衡感:如太极拳、徒手操、瑜伽。
3.重量训练:如哑铃、弹力带。
第三,现代康复治疗,康复医师评估病情后,制定治疗方案。
在一段时间的干预后,有些患者小腿围增加,有些握力增加,这些都是好转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