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林倩梅 宁波报道
走进宁波奥克斯家电集团的姜山制造基地,一台台机械臂正有条不紊地在流水线上作业。只要不到1分钟的时间,这条流水线就可以完成注塑、保压、冷却、开模、顶出与取件等生产步骤,将一个个小颗粒原料变成规整的空调外壳组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站在2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一线工人已寥寥无几,现场除了能够听到注塑机、烫印机与流水线体发出阵阵作业声外,能够看见的也仅有设备显示屏和生产状态的识别灯发出的荧荧光亮。“这里也被称为‘黑灯工厂’。”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前在宁波,奥克斯正在打造的“黑灯工厂”并非只是个例。
“随着制造业企业减员、降本、增效、提质需求的日益迫切,智能化改造已成为企业亟须面对的必答题。”宁波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宁波正以“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培育为引领,深入探索企业形态重构、制造方式创新、要素资源重组,全方位赋能企业智能化转型。
公开信息显示,“十三五”期间,宁波共有7942家规上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8761个。在此基础上,企业智能化转型的结果明显。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2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865亿元,稳居浙江第一,全部工业增加值规模跃居全国城市第七。
近日发布的《2021年宁波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宁波累计拥有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63家,数量居国内城市首位。“十四五”时期,作为单项冠军第一城的宁波,瞄准全球制造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提出以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锚定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
从制造业大市迈向制造业强市,产业智能化改造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多年,宁波实现这一发展成果的核心路径与模式是怎样的?面对未来,宁波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核心动能又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多家宁波智能制造企业、采访了宁波经信局等相关产业管理部门,探寻宁波打造智能制造城市样本的关键所在。
从机器换人到未来工厂
近日,浙江省经信厅正式公布了2022年浙江省第一批未来工厂名单。随着宁波普瑞均胜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与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告别试点头衔,宁波的未来工厂数量已达到6家。
2020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提出“未来工厂”的概念,意在融合应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聚焦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等应用场景,开展新技术应用和新模式创新,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和案例,从而带动更多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更新迭代。
在宁波,未来工厂的实现是一个不断通关升级的过程。
宁波市原副市长、宁波市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陈炳荣告诉记者,在宁波未来工厂队伍不断壮大的背后,回顾宁波智能制造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单个工位机器换人、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到打造数字化车间,从智能工厂到产业链智能联动的未来工厂的升级过程。
回顾2012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机器换人行动,引导、激励制造工厂用机器替代简单、重复、高强度、高风险的岗位。至此,一场制造车间内的变革在浙江全省展开。
随着时间推移,机器换人解决的只是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自动化问题。2017年开始,宁波启动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诊断和技术改造三年“两个全覆盖”行动,通过开展打造智能制造点线面模式,推动完成更高阶的智能化改造目标。
其核心做法是,在点上,鼓励企业针对关键生产工序和关键工艺环节开展机器换人;在线上,鼓励企业开展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改造。在面上,不断引导与鼓励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
很快,在最初点线面分层级推进的模式下,智能化改造理念在宁波的企业间加速渗透并发挥出效应。
奥克斯家电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实现“黑灯工厂”之前,姜山制造基地经历了从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到软件上的一系列革新。现在姜山制造基地D区的塑胶分厂,一块大屏能够实时更新车间生产的全景地图,总装工厂正通过MES信息化管理系统监控,对每个车间进行数据分析,机器利用率、废品率、产品合格率等数据一目了然。
博威合金的有色合金新材料数字化研发系统应用大数据分析、仿真模拟、数字孪生等前沿数字化技术,打通了研发与制造的信息孤岛,实现了“研发-制造一体化”。
“以往做研发,研发工程师需反复查文献、做实验,一步步试错。数字化研发平台上线后,只需将有效合金数据导入平台并进行建模、分析,很快就能提出优化意见。”博威合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2017年至2019年,宁波累计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技改项目5450个。这些项目的实施使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1.4%,生产设备数控化率平均提高13%,产品生产周期平均缩短10.2%,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9.4%。
至此,宁波制造走向宁波智造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越来越多的无人工厂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同时这也为未来工厂这一未来智能制造的关键工厂形态在宁波的培育与壮大提供了关键基础。
截至目前,宁波累计实施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项目343个,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56个;11个项目列入“十四五”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12家企业列入省级未来工厂及试点名单。
显然,在宁波智造的发展进程中,培育更多未来工厂将成为关键的新航标,以此为目标推动更多智能工厂、“黑灯工厂”等加快建设。
目前,围绕“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目标,宁波启动智能制造提速创新行动,引领更多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主动智变升级。根据《宁波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行动方案(2022-2026 年)(征求意见稿)》,到2026年,宁波将累计建成市级以上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000家以上、未来工厂30家以上,累计推广应用机器人4万台以上。
点线面智造模式2.0
在推动宁波制造不断迈向宁波智造的过程中,打造更为全面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让更多有条件的企业和产业集群主动智变升级,是宁波智造经验的关键所在。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当前围绕打造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宁波已逐渐摸索出点线面多层次智变发展模式2.0版,即面向传统优势行业、特色块状经济和重点离散型、流程型制造行业,以企业为主体建设未来工厂,以行业为主体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产业大脑协同不同行业,在此基础上,形成“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的智能制造产业新生态,以重塑先进制造业动能。
具体来看,在点上,依托重点行业、标志产业链、特色工业园区,培育以未来工厂为标杆、以“5G+工业互联网”试点为引领、以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为主体的新智造群体。
在线上,以supOS系统构建的统一数据底盘为依托,宁波已逐步构建以重点行业级、龙头企业级、区域级等“1+N+X”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在此基础上,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App加速孵化,并向宁波各行业领域广泛渗透。企业通过连接工业设备上云,便可实现产业链各环节智能协同。
宁波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称,目前宁波已在模具、成型制造、汽配、家电等10多个重点细分领域开展了工业互联网赋能先行探索。例如,模具制造领域的Neural-MOS工业操作系统已集成开发50款余工业App,通过连接千余台设备,极大解决了模具制造规程标准化难、生产排程难、产业链协同难等问题。
而在面上,宁波依托浙江省产业大脑和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构建并迭代提升亩均论英雄、产业链数据中心、产业地图等多元化应用场景,完善企业画像、政策画像、企业综合评价等功能,为政府侧进行产业规划引导、重大项目布局、关键资源要素科学配置等提供助力。
目前,宁波正在牵头建设6个全省行业产业大脑,涉及模具(金属)、化工、智能家电、服装、文体用品、智能传感器等行业领域。
其中,服装产业大脑依托蓝卓supOS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底层的工业操作系统,由雅戈尔提供行业经验以及具体的解决方案,目前已覆盖从设计、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销售到品牌运营的全产业链环节。
在设计端,服装产业大脑将引入全国优质的企业设计资源和设计师资源,形成一个设计交易平台。在供应链端,引入搜布、壹布等交易平台,实现面辅料的上线对接交易,盘活全省乃至全国的服装供应链资源。
“随着点线面多层次智能制造模式的升级,宁波摸索出‘五基’+智能制造、5G+工业互联网、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等多层次、多维度的打法与路径。”陈炳荣指出,这是宁波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的核心经验。
同时,随着点线面多层次智能制造模式2.0版的日渐成熟,在宁波,数据生产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充分激发与引领了更多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和产业集群主动智变升级,推动产业发展迸发出全新的发展活力。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宁波人工智能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长均超过16%。
此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的不断加码也带动了关键基础件产业、软件产业等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据统计,2020年,宁波关键基础件产业规上工业企业达960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958.8亿元。同年,宁波软件业迈过千亿元大关,“软件名城”自启动创建三年来,年均产业增速达到了26.5%。
宁波智造再出发
进入“十四五”时期,宁波智造在逐步完成路径探索、模式创新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
在宁波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宁波明确的六大城市发展目标中,首个目标便锚定了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并将建设先进智造新高地作为宁波加快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十大任务之一。
有分析指出,宁波制定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目标,一方面是基于宁波制造多年累积、持续锻造的竞争优势所集聚起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凸显出当前宁波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决心。
但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在工业智造领域要成为标杆城市,这个挑战并不轻松,宁波有哪些关键基础作为支撑呢?
上述分析人士指出,从产业基础看,宁波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近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目前形成了绿色石化、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智能家电等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基本盘、动力源。
“近年来,宁波在原有贸易、制造业的优势基础上持续发力,无论是在光伏、新能源汽车这些新兴产业,还是在传统机电、模具等产业上,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正在进行自动化、数字化的改造和产业升级。”离散制造业数字化软件供应商企业数益工联创始人何盛华也向记者指出,宁波具备不少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为发展智能制造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从企业梯队看,宁波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3家,前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2家,在全国非直辖市中排名第一。企业梯队的合理分布让区域产业链协同更加高效、产业升级提升的带动效应更加明显。
从智能化改造进程看,点线面多层次智能制造模式的迭代升级推动着“新智造模式普及、创新能力突出、新技术融合发展、生态体系优化、基础产业夯实”的发展格局在宁波加速形成,智能制造已经逐渐成为宁波制造的主流生产方式。
宁波打造智造标杆之城,仅有此前的产业基础还不够,塑造新优势还需新思路。
陈炳荣告诉记者,新时期宁波锚定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背后的战略考量,主要聚焦在开放性、数智化和创造性三个核心目标,加快实现从制造到创造,围绕产业链发展创新链,实现产品价值链中高端化,提高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当前宁波聚焦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奋斗目标,似乎智造的步伐远快于创新的步伐。如何进一步增强科创在宁波打造智造标杆之城进程中的角色与作用,让创新与制造彼此赋能、加速发展也是宁波当前需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此,宁波市工业和智能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金虹曾在《锻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硬核实力 “单项冠军第一城”宁波扬帆再起航》一文中指出,宁波要围绕智造做好创新,重点聚焦智造集群、智造科技、智造主体、智造模式、智造名片、智造生态等方面,探索开展全方位、多维度创新。
陈炳荣指出,现阶段宁波更重要的任务是围绕产业链发展创新链。宁波的优势在于深耕细分领域的应用创新,但源头创新能力还较为薄弱。为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宁波还需搭建更多高端产业研究平台,对接转移高校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研究,同时吸引更多人才资源聚集。
“近年来,宁波已陆续引进大院大所20余家,这些理工类高校提供的技术支持很好地契合了宁波的产业发展。”陈炳荣指出,宁波本地的高校资源不算丰富,近些年也在拼命补齐短板,并已取得一定效果。
此外,宁波在整个创新体系上开始布局,正在规划建设的甬江科创区是宁波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空间平台,通过建设科教研发创新区、科创技术转化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等七个创新单元,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促进高校、研究机构、孵化器、企业之间协同创新,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作者:林倩梅 编辑: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