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煮羊汤时来一勺“三花淡奶”,汤色立马变白;烤鱿鱼加入“满街飘香油”,瞬间香味扑鼻;炒糖色不用熬冰糖,有焦糖色素和甜蜜素就行……近一段时间,几位博主在短视频平台揭秘了餐饮行业一些不为人知的“门道”,介绍了简单食材化身网红食品的做法,也让“海克斯科技”一词走红。今天,我们就从这里聊起。
海克斯科技,原本出自网络游戏,指的是一种魔法与科技融合的顶尖技术,在相关短视频中则成了食物“化腐朽为神奇”的方式。在简单食材中加入一勺粉末、几滴液体,经过搅拌蒸煮,就能调制出备受欢迎的食品。这些类似化学实验室中的精密操作,迅速引发网友关注,也引起不少争议。有人认为:它提醒消费者擦亮双眼、理性消费;也有人认为:这些做法并非普遍情况,以偏概全无异于贩卖焦虑;也有人直截了当:一段短视频,比唠叨了20年的妈妈管用,看了再也不想吃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片来源:科普中国)
关于“海克斯科技”的争议,关键还是在于如何看待食品添加剂。近年来,由于人们的健康需求与日俱增,不时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不少人听到闻“防腐剂”“添加剂”而色变。食品添加剂一度被看作化学试剂,被一些人视为绿色、安全、品质的反义词。“海克斯科技”的相关案例似乎进一步加深了人们的这一印象。
事实上,从油盐酱醋等传统调料,到色素、香精、增稠剂等包装袋常客,食品添加剂包罗万象。从大汶口先民以蔗糖酶酿酒,到东汉时期以盐卤制作豆腐,从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用食用色素为糖果着色,到古希腊古罗马用卤水腌制橄榄,很多食品添加剂沿用至今,为人们带来丰富的味觉享受。进入工业时代,数万种添加剂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香料改善食品质地和风味,添加了抗氧化剂的油保质期更长,多种维生素使食品更有营养……食品添加剂已成为改善食品品质、增加色香味的必要手段,帮助四海八荒的风味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我国明确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其中,“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是食品添加剂使用的首要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添加剂类别、用量、适用范围符合国家规定,食品生产的安全性就有了保证。此前我们曾提及雪糕中添加的卡拉胶,来源于红藻类植物,按生产需要可以适量添加;我们也聊过“味精”谷氨酸钠,尽管一度遭遇信任危机,但并未被证实有危险性;因视频而被人熟知的三花淡奶,实际只是新鲜牛奶的浓缩品。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并不是恶魔,也不应该为啥都不敢吃“背锅”。
那么人们对于食品添加剂的疑虑从何而起?其一,非法添加物浑水摸鱼。此前发生的苏丹红、吊白块、瘦肉精、三聚氰胺等恶性事件不是食品添加剂使用问题,而是不良商家使用了有毒有害的非法添加物。其二,假燕窝不被市场接纳,不在于添加剂食用明胶不安全,而在于货不对板、涉嫌欺诈。“海克斯科技”中牛肉不含牛、奶茶不含奶、糖水做蜂蜜、面粉做虾仁等案例即属此类。其三,正如每天不能摄入过多糖和盐,添加剂不能脱离剂量谈危害。比如,炸油条可以使用食品明矾,但铝残留量不得超标,否则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为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
(图片来源:科学辟谣)
“海克斯科技”引发关注背后,是人们对“挂羊头卖添加剂”的担心、对规范食品市场秩序的期待。让食品生产更加规范,必须按国家标准使用添加剂并在显著位置标明,保障消费者健康权、知情权;对于无良商家滥用添加剂的行为,消费者往往很难直接分辨,相关部门应当加大查处及惩处力度,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莫让下饭馆、点外卖成为难题。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食品添加剂名单的不断扩容,为推动食品生产规模化、食品种类多样化立下了功劳,但正确认识、合理使用各种添加剂又成为了摆在人们眼前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海克斯科技”的走红也是一次科普契机。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我正在学习解读配料表中的信息。除了了解不法商家套路,尝试扭转“零添加才健康”的先入之见,认识添加剂的种类和使用,或许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这正是:
有人烹调靠手艺,有人做饭靠科技。
何须争论比高低,食品安全是第一。
大家晚安!
(文 | 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