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要闻】北京普通门诊跨省直接结算全覆盖,不只带来便民实惠

2022-10-22 15:29:23 来源:新京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原标题:北京普通门诊跨省直接结算全覆盖,不只带来便民实惠|新京报快评

▲2022年5月22日,在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为患者配药。图/新华社

新京报报道,据北京医保消息,预计2022年底前实现本市所有具备接诊能力的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全覆盖。


【资料图】

完善多层次医保制度体系建设、集采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50%、医保电子凭证投入使用、异地就医费用结算“掌上办”……10年来,北京市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完善,“互联网+医保服务”高效便捷,显著提高参保人员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当前,普通门诊跨省直接结算实行定点制,只有定点医疗机构才能提供这项服务,非定点医疗机构仍只能走传统的报销路径,还不能直接结算。这几年,定点医疗机构越来越多,并且县(区)以下基层医疗机构新增速度更快,跨省看病的患者所获实惠也水涨船高。

但跨省看门诊,仍存在一些堵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为了能够享受到跨省直接结算的医保福利,患者需选择定点医疗机构,说不定家门口的医疗机构不是定点医疗机构,看病还得舍近求远。

再加上有时患者了解信息的渠道不通畅,在定点医疗机构偏少或过于集中的情况下,选择和寻找定点医疗机构本身就是一件麻烦事,不少患者怕麻烦,干脆自掏腰包,在家门口的非定点医疗机构看门诊。

北京市实行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全覆盖,意味着在全市所有具备接诊能力的定点医疗机构看普通门诊,都可以当场直接结算,患者不必再垫支,也免去了跑腿之苦,跨省看门诊变得更加实惠和便捷。

▲2021年10月,北京市城镇职工医保定点医院自助变更业务上线,“北京医保”公众号、“北京市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均可办理相关业务。截图来自微信公号“北京医保”

其实,这一改变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要看到,医疗机构越大,诊疗基础设施、医疗费用结算能力、医疗服务水平、医疗信息化程度等实力就越强,也就越容易成为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由于条件较差,承担直接结算等任务有困难,则难以获得定点资格。

但很多跨省就业人员尤其是农民工,大多工作和生活在最基层或城乡结合部,对基层医疗机构的需求可能远大于三甲或专科医院,因而更难获得这项医保福利。直接结算实行全覆盖之后,获益最大的正是基层民工等群体。

更大的意义在于,此举可进一步帮助理顺医疗秩序。

患者跨省看门诊,不管疾病轻重,仅仅因为能够直接结算,就会更加集中于定点医疗机构,“大医院扎堆看病、小医院门可罗雀”现象变得更为严重。实行普通门诊跨省直接结算全覆盖之后,不少患者就会自然回流到基层医疗机构看病,对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大有好处。

但也要看到,实行普通门诊跨省直接结算全覆盖,是需要具备“能力全覆盖”的底气的。倘若基层医疗机构普遍不具备相应能力,直接结算全覆盖就很难普及。

比如,当前不少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与其他医疗机构和医保部门之间尚未实行信息联网,跨省直接结算就无从谈起。

北京这一便民之举值得推广,也应给社会带来更多相关思考。医疗强化基层、医改“一竿子插到底”、医保福利打通“最后一公里”等,无不与基层能力建设尤其是信息化能力建设有关。

无论是远程会诊、千里隔空手术,还是跨省直接结算实行全覆盖,都需将医疗信息化延伸至每个具备接诊能力的基层医疗机构,以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等为代表的基层医疗新基建,必须加速推进。只有实现了这一目标,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跨省直接结算全覆盖,方能早日变成现实。

撰稿 / 罗志华(医务工作者)

编辑 / 刘昀昀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