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服务人民健康,医保支付改革对药械创新不是阻力、要形成合力

2022-10-24 19:44:49 来源:澎湃新闻

打印 放大 缩小


(资料图片)

10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出席第三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医疗健康产业峰会,分享了中山医院以临床驱动的协同创新管理实践。

“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的‘国家队’,中山医院需要从管理上做好布局谋划、搭好平台,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机制等层面,解决突破医学‘卡脖子’、‘临门一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樊嘉谈到,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需要“医、学、研、产、政”五力联动,目前已经明确了19个攻关任务,涵盖诊疗技术、创新药物、医疗器械、医疗设备四大类别,目前已和60多家国内企业签约90余个项目,共同进行科技攻关,签订合同金额超30亿元。

樊嘉介绍,中山医院建立了新技术培育管理体系,从临床研究、亚专科评审、各项检查等工作中挖掘新技术,经过培训指导、评估推广、跟踪评价三个阶段,再衔接到成果转化体系。通过完善专利管理制度,建构专利转化标准化流程,对专利申报做好全程管理与服务,中山医院专利数量正在逐年攀升。去年专利申请数570多项;今年1至9月份已达到734项、专利授权219项、转化85项,已超过去年一年的水平。

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樊嘉指出,过去甲胎蛋白等血清学检测方式,阳性率仅60%,异常凝血酶原也有一定的假阳性。由中山医院自主研发转化、注册获批的miRNAs(7种微小核糖核酸)肝癌诊断试剂盒,目前已纳入上海等省市医保,即使是甲胎蛋白阴性病人使用,特异性和敏感性都达到了80%以上,可以比影像学手段提前一年到一年半发现肝癌的存在,希望借此能将肝癌病人早期发现的比例从30%提高到50%,实现“健康中国2030”中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的战略目标。

除此之外,近年来ctDNA(循环肿瘤DNA)检测技术也在进入临床应用,其中,5-羟甲基胞嘧啶(5hmC)是一项有前景的肝癌标志物,有助于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中山医院和第三方合作已开展了许多相关临床研究,“如果证明特异性和敏感性都很强,相信未来也会很快获得国家批准,纳入医保,在临床上常规应用。”

针对广受关注的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IP(按病种分值付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创新医疗器械使用带来的挑战,樊嘉在采访中表示,“服务人民健康,医保支付改革对药械创新不是阻力、要形成合力。国家不会把对病人肯定有好处的新技术排除在外,DRG/DIP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系统,与创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并不冲突。”

他说,“最近几年我看到,临床专家将新技术、新器械、新药临床应用的数据和建议提供给相关行政部门,再经过科学周密的调研和评估,相关部门会尽快批准新技术、甚至纳入医保支付,并与DIP/DRG有效衔接,将疗效好、创伤小的新技术尽快投入临床使用,体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当然,随着这些创新药械应用范围的扩大,成本也会逐渐下降,价格也可以逐渐降低。”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