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幻核退场看数字藏品未来发展
【一家之言】
【资料图】
国内的所谓数字藏品,看似是对NFT的一种产品高仿,但其实却只是一项四不像的机会主义赝品。
黄家章
10月10日上午9点40分左右,我收到了腾讯公司发来的短信,内容如下:
【腾讯公司】腾讯幻核用户您好,基于公司聚焦核心战略的考量,幻核已做出相应业务调整,我们在8月16日于幻核APP上发出退款公告。目前您还有未申请退款的订单,请按幻核APP上的操作指引,及时申请退款,以避免后续调整给您带来影响,再次感谢您对腾讯幻核的支持。
相似信息,我在9月27日上午第一次收到。我没有申请退款,故有腾讯第二次短信。
这信息,让我点开了过去半年左右没登录过的幻核,进入我的AR藏品展示库,看到自己买过的三个作品,去年12月30日发行的《中国航天数字徽章·天舟二号》,今年4月2日发行的《LINE FRIENDS SALLY生日主题限定款数字藏品》的“架子鼓款”和“沙锤款”。我现在还是不申请退款,保留这几个有念想的数字藏品,重要的是,它们能带出我的一些回忆与思考。
首先,对腾讯这两次信息所表现的对顾客负责任的姿态与做法,点个赞,这表明了腾讯是一个对消费者负责任的上市公司,而且愿意负责到底——这跟那些卷款跑路或就是死赖账的数字藏品小平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次,说说我与腾讯幻核的缘。
我为什么在幻核上只买了三件藏品呢?原因有三:
一是幻核于去年8月2日正式上线后的半年多时间里,其推出的数字藏品,发啥作品都是一品风行,供不应求,盛景盖过了古人所谓的洛阳纸贵,开售不到10秒20秒内,就全部售罄,后来推出提前预约购买,预约者也未必能买得到。这三件藏品是我在购买日,读秒般地准时通过手机下单抢购到的,绝对是手慢则无。
二是我不接纳幻核后面陆续发出的那些将古代与近现代著名艺术作品直接转化成的数字藏品,典型如徐悲鸿画作数字藏品(此举被徐悲鸿美术馆称为侵害版权之举),因为这些所谓的数字藏品本来就不是数字产品,此举若被国内众多数字藏品平台仿效(也确实被仿效了),负面效应多多。仅以发行不会侵害版权的《清明上河图》为例,《清明上河图》的数字藏品岂不是如过江之鲫、如雨后春笋,没完没了,一种比隔夜饭更陈旧的文物,披上千百种的所谓数字化外衣,何来新创意?何来收藏价值?当看到幻核发行莫奈、梵高、齐白石乃至令我更瞠目的圆明园四十景图等一系列所谓的数字藏品时,我再也没参与抢购。有这种想法的,或许不仅我一个,幻核在今年下半年发行的藏品,终于出现卖不完的滞销局面。
其三,没有数字产品的创新,没有二级市场,幻核只能自宫退场,数字藏品不会有未来。
在去年10月许,通过辗转关系,我联系上了幻核负责产品发行的人士,向他建议幻核应该重点发行有原创活力、富有现代意蕴、能明确版权授予且能够保证藏品稀缺性(不是动辄就发行千枚乃至万枚)的数字藏品,数字藏品的前提一定是数字产品。但我这些提议,显然跟幻核后来做出的作品发行规划不一致,相关沟通乃至我一厢情愿的合作构想,也就不了了之。
幻核上线不久,很快就将NFT产品更名为“数字藏品”,始终没有开通二级市场交易,始终仅是强调藏品的收藏属性,两者的内涵和外延产生了完全的分野。
与NFT不同,没有二级市场的数字藏品,其市场价值甚至比不上小学生们玩的花纸头实体卡片,对于因监管而不能多玩电子游戏的他们而言,拿着这些实体卡片,彼此可以私下交换乃至是交易买卖,在同学圈乃至同龄圈中形成事实上的二级市场。而所谓的数字藏品,即使是孕育在巨无霸的腾讯,立足于网络,却不能在网络上进行二级市场交易,连死水微澜也没有,成为了一种号称最新却近乎死寂的藏品,自然也就不会有前景,不会有未来。
幻核在成立一周年后当机立断的退场,是明智之举,至少在当下避免了割韭菜之嫌,也避免了未来可能会产生的诸多烦恼与纠结。
国内的所谓数字藏品,看似是对NFT的一种产品高仿,但其实却只是一项四不像的机会主义赝品。关于这一点,因篇幅所限,不展开,容我另文阐述。
(作者为哲学博士,证券资深研究人士)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