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不能因为社会上有一些不怀好意、恩将仇报的人,就放弃所有的善念
扶起老人后,毕坤没想到随之而来的争议如此之多。近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云山路,上班途中的毕坤看到有老人趴倒在地,身体打颤抽动,一直喊救命。周围有路人径直走过,十米之外的公交站也有人探头张望,但均无人施救。一番犹豫后,他上前将老人扶起,同时请路人帮忙拍下视频,“当作证据,担心有被讹的风险”。
不过,视频在网上发布后,引发讨论。有网友称赞毕坤,也有网友围绕“该不该扶”“该不该拍视频”发表观点。譬如,“你以为不是你推的就行了吗,将来老人身体有什么问题都是你不适当扶起造成的”“如果搀扶不当,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当扶起摔倒的人需要拍视频,还被称为教科书式扶人,这不是一种悲哀吗”……
说起见义勇为,大家的第一印象基本就是那些带点危险的善举,比如制止正在行凶的歹徒、跳水救人、大火中背出受困者等等。但是现在,在路边扶起摔倒的老人,也可以让人感受到一个“勇”字了。 而“勇”字,经常又和“智”字搭在一起。细看这起扶老人事件,当事人边做边拍,可谓“智勇双全”。
在“扶不扶”成为问题后,“如何扶”也成了问题,不得不说,如今助人为乐真的太难了。但正如一位网友说的:“现代社会扶怕被碰瓷,录着视频扶不过是最好的方法了,既能有爱心,又能保证自己的权益,何乐而不为?有什么好争论的。”是的,这并不可笑,也并不可悲,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预防了可能出现的纠纷和风险。
从当时的场景来看,老人还在呼救,是有着清醒意识的。毕坤也是在询问老人后,小心翼翼地将其扶起,无论从人情还是从安全的角度来讲,也都是合理、妥善的。本来,毕坤通过亲身行动,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我们应该点赞,用他的事例去鼓舞更多的人,但是那些说风凉话的网友,估计又要凉了一些人的心。
的确,以前出现过一些善意救人反被讹的新闻案例,但我们仍然要相信,它们之所以成为新闻,还是因为类似的事情在大众的理解中,是不正常的,是少数的。不能因为社会上有一些不怀好意、恩将仇报的人,就放弃所有的善念。这无论对于个人来说,还是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至于有些网友担心的“搀扶不当”,民法典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其实已经从立法上,打消了一些网友的假设和顾虑。让善意坦坦荡荡、顺顺利利地流淌,是我们的追求,也是不断落地的行动。
这次,也有不少网友在新闻的留言区,讲述了自己扶老人,或者自己家的老人被救助的经历,这些都没有成为新闻,但是它们也是大量存在的。所以,本来就是一件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善举,没必要引发如此多的非议。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是为扶人者鼓掌,让这样的事情再次“普通”起来。
当然,同时希望那些做不到的人,大可不必去说风凉话。如果做不到当别人遭遇困难时自己立即就“热起来”,那么起码可以在有人“热起来”后,自己也跟着暖起来,而不是继续冷冰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