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上海已经在进行应对新冠重症的医疗储备,老年医学中心已经启动,后备医院还包括瑞金北院、华山北院、仁济南院等。
12月7日,国家颁布抗击新冠疫情“新十条”,中国抗疫进入对病毒全面反攻的新时期。哪些感染者需要住院治疗?目前对于住院新冠患者而言有哪些治疗方法?这些问题成为摆在患者和医院最迫切的问题。
【资料图】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团队12月8日发布科普文章称:“应对新冠的方案千万条,核心问题就一个,我生病了要去医院吗?围绕着这个问题,很简单,99.5%的人可能不需要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医院发热门诊的医生,通过电话、网络或者是当面问诊就能解决。”
张文宏团队在科普文章中强调,医疗体系必须保证0.5%的病人应该收治在医院。对于普通人感染了新冠以后,最主要的是要把药及时送到需要患者的手中;对于需要住院的病人,社区基层医生或者医院的发热门诊的医生处理后可以转到红码医院或者红码病区,得到高效的治疗。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已经在进行应对新冠重症的医疗储备,老年医学中心已经启动,后备医院还包括瑞金北院、华山北院、仁济南院等。
参与了今年上海疫情以及海南疫情指挥工作的上海交大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近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现在已经在加强重症医联体的建设和专家会诊制度,目前上海已经配备了重症患者的转运救护车,相关的绿色通道也在建设中。”
针对需要住院的高危患者进行高效的治疗一方面需要有足够的药物储备,另一方面也要兼顾新冠与基础疾病同时治疗。第一财经记者还就此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学科主任皋源教授。在今年上半年上海疫情期间,皋源担任仁济南院定点医院专家组常务副组长。
皋源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今年上半年上海疫情重症救治的情况来看,老年人基础疾病治疗和新冠治疗并重是非常关键的。
“老年人基础系统性疾病很多,而且往往不只是一个病,他们当中很多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抗凝药物等,而一些新冠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使用会有明确的配伍禁忌,这时在平衡新冠和基础疾病的治疗时需要有一个平衡。”皋源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们认为如果不是急危重症的慢性病药物,而新冠的症状又比较严重,那么建议慢性病药物可以先停一下,先服用新冠药物,等到新冠症状退减后,再继续服用慢性病药。”
皋源还表示,现在针对新冠的特效药选择仍然非常有限,一些进口药的储备有限。“近期国家又批准了国产的小分子药物,随着越来越多的药物获得批准,医院在新冠的治疗方面会更加从容。”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瑞金医院宁光在12月8日举行的上海疫情防控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们的医疗储备是足够的,请大家不要恐慌,上海医院内已经形成的规范化就诊流程,来医院可以先到发热门诊,也可以到急诊,最好不要到抢救室。就诊后要按照分诊分类的原则,大部分的患者也还是采取居家,,少数没有居家条件的人,协商后可进方舱进行观察治疗。儿童出现发热后,也请不要全家出动到医院就诊。一般孩子发热3天就会退烧,轻度症状就居家观察。”
正如张文宏团队所言,新冠病毒演变到奥密克戎变异株后,较之前的病毒呈现出了相对较轻的致病性,感染者多呈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大部分感染者通过居家隔离和自我健康监测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康复,不必去医院就诊。但还是会有极少数人会出现重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万一感染了新冠,学会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去医院就诊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