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今热点:揭秘“新成昆”最长隧道建设背后:隧道藏溶洞,涌水量如同15个西湖

2022-12-26 07:01:47 来源:红星新闻

打印 放大 缩小

历经十余年建设,成昆铁路扩能工程(以下简称“新成昆铁路”)终于将于12月26日迎来全线通车时刻。届时,成都至西昌、攀枝花、昆明旅行时间将大幅压缩,最快分别3小时、5小时、7.5小时可达。

行走整条新成昆铁路,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峨眉至冕宁段,而这一段最具代表性的工程则属小相岭隧道无疑。全长21.775千米的小相岭隧道,不仅有效缩短了线路长度,更是对老成昆铁路未完成草案的“圆梦”。这一全线最长隧道建设过程中,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艰难?


(资料图)

成昆复线最长隧道——小相岭隧道

施工中遇“水患”,累计涌水量如同15个西湖

今年夏季,小相岭隧道进入贯通的攻坚阶段,就在这即将贯通的时刻,施工人员在拱顶上方再次探测到一个巨大的溶洞,这给贯通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当时水直接从上方流下来,一天流水约有10万立方米。”据中铁二院成昆复线隧道设计负责人刘志刚介绍,他治理小相岭隧道的岩溶水已经不是第一次,针对最后一处水患,他仍采用以排为主的方法,尽量维持既有的岩溶管道及排水路径,引导水流至隧道两侧进行排放。

其实,就整个小相岭隧道施工过程中最大的难题便是“水患”。“隧道从最初开始施工,一直到贯通,治理水患始终贯穿整个建设过程。”据中铁隧道局小相岭隧道工区的技术负责人何亚涛介绍,施工之初,他亲历了最大的危险。

“当时隧道打通了一个大溶洞,刚刚打通,就看见水朝着我涌过来,随后施工团队、技术人员进行综合研判,涌水可能比较严重,隧道内人员、机械设备开始有序撤离。”何亚涛告诉记者,这一次涌水时间达数月之久,直到第二年才重新投入施工。

类似的涌水案例,在小相岭隧道施工中比比皆是。根据统计,小相岭隧道施工过程中累计涌水量超过2亿余立方米,相当于15个西湖的水量。

而正是为了治理水患,小相岭隧道除了一般的排水沟外,在其右侧的平导中,设计施工人员还专门建了一条日排水量达70万立方米的排水廊道。建成后,排水、泄水将不再是困扰小相岭隧道通车的难题。

与当年图纸不谋而合,它的建成更像是“圆梦”

1964年,为响应号召,36万军民奔赴凉山修筑成昆铁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前,老成昆铁路已不能满足当前西南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的需求,新成昆铁路建设被提上日程。其中,小相岭隧道作为全线最难段,也被放在了最后建设。

“之所以放在最后建设,也是因为有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线路走向,隧道过长等问题。”刘志刚告诉记者,小相岭隧道地处横断山中高山地带,需穿越10条断层和2条褶曲,最大埋深1350米,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活跃,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为Ⅰ级高风险隧道,它的建设是经过慎之又慎的考虑的。

其实,在修建老成昆铁路时,老成昆铁路的勘察设计者、中铁二院前辈曾留下草案,在现有小相岭山脉附近,设计了一个18公里的越岭隧道,但受限于技术手段和施工条件,草案仅停留在设计图上。

最终,老成昆铁路采用了类似盘山公路的“展线”。在翻越小相岭山脉时,铁路从山脚沿山脉盘旋而上,离山顶600米左右,穿过沙马拉达隧道再盘旋而下。6公里的沙马拉达隧道,成为当时的最长铁路隧道。

小相岭隧道

而今建设的小相岭隧道更像是一个“圆梦”之旅。“我也记不清是何时翻到了这样一张设计图纸,但我们现在建设的小相岭隧道,其实与当年的图纸不谋而合。”刘志刚说,今天的建筑装备、技术水平有了极大提升,完全可以支撑建设一条小相岭隧道穿越小相岭山脉。

全长21.775公里的小相岭隧道,长度几乎是老成昆铁路最长隧道沙马拉达隧道的4倍。它的建成,不仅仅是对 “禁区”又一次挑战,更是对老一辈成昆铁路设计者、建设者的致敬。

随着小相岭隧道的建成,新成昆铁路建设进一步加速。2022年12月26日,新成昆铁路全线将正式建成通车,它不仅为攀西人民和滇西北人民带来福祉,更为西南经济发展加装了引擎。

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摄影记者 陶轲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