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期会有多长?

2023-01-11 11:49:19 来源:同花顺

打印 放大 缩小

“固本培元”,来自中医新安一派的治疗思想,由明代医家汪机提出,指的是培护“元气”,强固人体的根柢。


【资料图】

“元气”、“根本”听来玄乎,但经过一场大面积的新冠感染,不少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也切身体会到了“元气大伤”的含义。

在症状严重的一周后,大多数人会发现抗原告诉我们 “转阴”了,但身体却说着另一种信息——持续的咳嗽;时常出现的疲惫;迟迟没有恢复的味觉;难以集中的精神等等。

——走完这趟,我们也人均进阶免疫学,了解到免疫系统工作的几大规律:

发烧、全身疼痛、刀片嗓等难熬的症状,代表免疫系统被全面激活、在和病毒火拼。

免疫系统并不是一直保持火力全开的状态,而是蓄力再发功。因此我们的病情会波动,症状会反复。

免疫系统可能会“误伤好人”。例如,嗅觉丧失可能是因为新冠病毒伤害了神经元周围打辅助的支持细胞,受损的细胞恢复正常可能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

大战后,我们需要清扫战场。慢性咳嗽可能需要2-3个月或更长时间恢复,可能因为身体要通过咳嗽清除免疫系统大战的残留。

因此,从“阳康”到完全恢复,有一段过渡期的存在,这段时间里,需要知道自己仍在康复中,多休息、缓运动,给身体一些修复时间,让一切慢慢改善。

身体从一场大战中恢复尚且如此,经济与股市呢?也莫不如是。

2022年以来,在外部地缘风险、全球流动性收紧、国内疫情反复及地产困境等多重市场因素的压制下,A股主要指数均大幅收跌,上证综指下跌15.13%,沪深300指数下跌21.63%。从行业来看,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29个行业出现下跌,跌幅最大的电子行业全年下跌36.54%。(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2.12.30)

随着内外部的变化,“复苏”、“转折”、“新起点”已成为2023年大家对资本市场的期盼。

根据中信证券的推演,影响A股的政策预期、人民币汇率、经济基本面三大拐点将渐次出现。2022年11月,国内防疫政策优化和地产支持发力已明确政策预期拐点,改善风险偏好。2023年3月,预计欧美加息结束,人民币汇率拐点出现,打开估值修复空间。2023年下半年,A股盈利拐点将出现,夯实中期修复基础。

一些暖风也已吹来。此前受到疫情影响最大的消费板块在去年12月已出现明显反弹。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2.12.30

但,复苏的过程将大概率伴随着波动。

——经济的“重启”需要时间。经济修复不是汽车的刹车油门,而是飞机的起飞与降落。从香港的例子看,去年3月份宣布暂缓全民强制核酸检测后,人口流动恢复正常用时3-4个月;而台湾地区的例子,自去年4月疫情防控政策出现调整以来,疫情爆发持续的时间已超过7个月,其中经济活动恢复的时间也大致用了4个月左右。

——消费者的情绪修复也需要时间。“超额存款”已成为近期热议的话题,2019年以来我国居民存款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2022年前11个月居民存款比2021年同期多增6.9万亿元。从近10年国内消费者信心指数也能看出,今年3月“疫情反复”后,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明显,修复亦尚需过程。

消费者信心指数

数据来源:iFinD,2013/01-2022/11

——“进二退一”更是市场先生的常态。即便是在市场趋势反转的趋势下,获利回吐行为的存在也会让向上的脚步出现反复。

历史上的五次底部反转:获利回吐与进二退一

资料来源:iF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截至 2022/07/05

“投资者情绪转变之迅速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甚至即使事实根本没有任何改变。投资者不断地在三种情绪之间变化:担心害怕,洋洋得意,灰心丧气。”彼得林奇描述的这种投资心态的变化,与阳康之后的我们,时常在“我又可以了” 和“不行,我得去拍个CT”之间的反复横跳,何其相似。

情绪是快变量,基本面是慢变量。不妨用“固本培元”的心态,静心度过这段时间,多看少动,把握长期趋势,期待“复苏”、“转折”与“新起点”。

参考资料

《感染新冠后,究竟多久能「好透」?》,丁香医生,2023-01-06

《A股市场2023年投资策略—转折之年》,中信证券,2022-12-06

《“重启”之路——2023年海通宏观年度展望》,海通证券,2022-12-01

《超十万亿超额存款如何转化?》,中信证券,2023-01-01

《五次底部第一波上涨后的回撤幅度》,海通证券,2022-07-13

风险提示:兴证全球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自主判断基金的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或基金经理曾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观点具有时效性。基金投资须谨慎,请审慎选择。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