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资本市场“震荡”和“波动”无疑是两大关键词,2023年的资本市场又会有何变化?将有哪些投资机会?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近日多家保险资管均对2023年市场走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综合他们的看法,“复苏”将成为2023年的主要关键词,疫情快速达峰之后,2023年股票市场整体收益率会明显高于2022年,而债券市场2023年利率可能继续呈现整体震荡走势。
(资料图片)
经济复苏下,股票市场收益率或明显上升
“2022年市场大幅调整的背后,既有外部黑天鹅事件带来的负面冲击,更是内部宏观不确定性在资本市场的映射。但是,展望2023年,内部和外部环境均可能发生积极变化,股票市场有望逐步走出熊市。”平安资管在其2023年投资展望报告中表示。
险资普遍认为,冲击中长期增长信心的诸多不确定性正在缓释,特别是防疫和地产两个尾部风险已经释放,预计2023年经济增长节奏有望逐季回升。在确定的复苏逻辑下,上市公司在2023年将进入盈利向上空间,从而带动估值上升。
泰康资产股票投资执行总监张烁在投资策略会上展望权益市场时表示,2023年宏观经济梯次复苏,地产和经济前景乐观、复苏逻辑坚韧,新兴产业休整再出发。目前,复苏逻辑仍在初期,乐观预期下有望不断深化且持续期有望超过2年。
“2023年市场整体收益率会明显高于2022年。”在平安资管对于2023年大类资产配置的观点中,A股和港股都会成为“超配”的资产对象。
平安资管分析称,A股市场尽管11月以来已有一定程度反弹,但目前股票市场整体仍然处于略偏低估状态,存在一定的估值修复空间。节奏上,未来2个季度仍处于盈利下行周期,信用环境趋稳将主要带来市场的结构性机会;而进入2023年下半年,估值和盈利有望形成向上共振,市场可能迎来更大行情。
而国寿安保基金对于春季行情已颇为看好。其认为,疫情达峰后带来稳增长窗口,各地消费复苏和复工复产显著提振经济预期,叠加货币政策宽松基调不变,市场春季行情具备上行基础。
在港股市场,11月以来市场情绪已有改善,估值也从前期极端水平向上修复,但相对A股折价依然显著。“对于2023年的港股市场,可以相对乐观,前期持续压制港股市场的逻辑已经出现明显改善:一方面是国内防疫政策的大幅优化和地产融资政策的放开,带来对2023年经济基本面恢复的信心;另一方面是伴随美国通胀数据的改善,美联储货币政策态度趋缓构成港股流动性环境的企稳。”平安资管表示。
有哪些投资机会?
在复苏预期下,有哪些具体的行业是险资较为看好的呢?
泰康资管认为,部分传统行业(互联网、地产、部分消费)在多重冲击下行业出清内部增效效果良好,一旦需求复苏,可能出现较大的财务弹性。新兴产业尽管短期市场担心供给端扩产幅度大导致供过于求,但行业估值已经有所收缩,展望未来行业增速仍然很高,随着供给冲击消化后,仍有望获取良好收益。
消费、地产等行业也囊括在了平安资管给出了疫后经济复苏带来的三大投资方向之中。具体说来,平安资管认为,首先疫情达峰回落后,2023年围绕消费场景恢复、广义消费品等多个维度的泛消费板块将迎来“困境反转”的契机;其次,房地产经历了融资端政策超预期放松、需求端政策局部打开的过程,从销售端来看,政策效果还不显著。伴随保交楼、救主体政策推进和需求端政策配合,2023年地产链整体有望受益于销售数据的企稳;另外,兼顾安全与发展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建设和市场投资的重要线索,围绕安全/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相关逻辑,未来几年可能涌现出一批政策支持引发趋势性改善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半导体、计算机、军工、机械、新能源、医药、农业等领域。
国寿安保基金则称,从行业配置看,经济周期将由衰退后期向复苏前期演进,行业配置风格沿着逆周期向顺周期切换,大盘价值风格或将继续占优,但市场预期波动过程中,或存在阶段性高低切换并对风格产生扰动。
债券市场利率将成震荡走势
“2023年利率可能呈现震荡走势,中枢小幅上移,即非单边牛市,也非单边熊市,节奏和结构更为重要。”对于2023年的债券市场,平安资管如是认为,并给出了各个季度的利率走势预测。平安资管认为,节奏上2023年初应关注超调修复机会;3-6月疫后经济活动逐渐恢复,利率上行压力更大;三季度则可能面临经济补偿性恢复短期见顶叠加海外衰退冲击,带来年内最重要的一波利率下行机会;四季度之后宜更关注通胀上行风险,利率或再度走高。
在细分债券品种上,泰康资产固定收益投资执行总监张明分享称,利率债需要关注风险,但预计整体风险小于2017年;信用债当下调整已经过半,适度控制久期可以在不确定的市场中获取上涨收益。应对未来经济周期向上、货币市场利率向政策利率回归、微观经济结构相对脆弱的市场环境,张明建议低风险偏好可选择2年期左右债券组合久期,杠杆适当,总体保持防御;中高风险偏好可选择3—4年期中等组合久期,维持适度杠杆,增配顺经济周期类权益仓位对冲债券久期风险。
而在信用风险方面,险资则认为2023年将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会有所分化。
“超预期的违约冲击发生概率较低,预计未来一年信用债边际违约率有所下降。”平安资管认为,当前信用瑕疵明显的大型主体风险已暴露得较为充分,陆续发生了实质性违约。考虑国企债务管控强,国企和城投的债券偿付仍有保障,预计不会出现大面积违约,未来1年内信用债违约率有所下降。但另一方面,弱资质主体的违约料将持续暴露,持续分化将是信用风险演绎的主逻辑:弱城投以及基本面差、债务压力重的民企,会承受更大的再融资压力,个体风险事件可能会对同类型企业或金融机构造成风险传染,中低等级信用利差居高不下也在印证这种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