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要闻】硅片价崩|通威股份“拥硅为王”时代将终结?或陷入产能过剩与价格战双重困境

2023-01-11 16:14:17 来源:新浪证券

打印 放大 缩小

导语:受产能、需求及技术三重因素的共同影响,光伏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与成长性交织的发展特征。2019年后,随着光伏平价上网逐步实现以及碳中和提上日程,光伏装机需求在各国逐渐展开,全面带动光伏产业进入新一轮高景气发展阶段。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夏虫工作室

近日,光伏上游产业链出现降价潮引发热议。

1月5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官微消息称,当周硅片价格继续下跌。M6单晶硅片(166mm/155μm)成交均价降至3.5元/片,周环比跌幅为20.5%;M10单晶硅片(182mm/150μm)成交均价降至3.74元/片,周环比跌幅为17.4%;G12单晶硅片(210mm/150μm)成交均价降至4.9元/片,周环比跌幅为25.3%。

公开资料显示,自11月份国内多晶硅价格持续下跌以来,单晶致密料价格已经从高点的30.60万元/吨降至目前的17.62万元/吨,跌幅高达42.4%。

而作为光伏头部企业的通威股份,主要在硅料与电池片布局。受益于近年光伏行业高景气度,其业绩与股价均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去年市值一度超过3000亿元大关。然而,随着上游降价潮出现,通威股份高盈利是否将会被终结?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此轮硅料价格下调对通威股份的影响?

随着光伏上游降价潮来袭,“拥硅为王”壁垒被刺破,通威股份的高盈利或将终结。上游产能供给严重大于需求,通威股份为何无视产能过剩风险仍积极扩产?在电池片盈利承压下,通威股份仍大幅降价,究竟是上游压力传导还是保市场份额的无奈之举?

“拥硅为王”壁垒被刺破?高盈利或将终结

通威股份为光伏、农业双料龙头。随着近年光伏行业高景气度爆发,公司光伏业务收入占比不断被提高。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农牧业务营业收入约246亿,光伏业务收入约382亿,光伏业务占比达到60%。

光伏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其中上游为高纯多晶硅的生产,中游为多晶铸锭/单晶拉棒、切片、光伏电池生产、光伏发电组件封装等环节,下游则包括集中式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电站等光伏发电系统。通威股份的基本盘主要是在上游硅料与中游电池片。资料显示,2021 年公司太阳能电池、硅料业务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 36%、27%。其中,2021年公司高纯晶硅业务全年实现销量10.77万吨,较上年增长24.30%;电池及组件销量达到 34.93GW,同比增长57.61%。

受产业链供需错配影响,高纯晶硅产品供不应求,产业链价值分配中呈现出“上游吃肉,下游吃土”的状况。

多晶硅近年价格涨势惊人。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7月初,多晶硅价格维持在60元/千克左右,2022年突破300元/千克大关。粗略估计,两年时间,多晶硅价格涨幅已达400%。

受益于硅料价格大涨,通威股份业绩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2019-2021年,通威股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375.55、442.00、634.91亿元,同比增长 36.39%、17.69%、43.64%,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26.35、36.08、82.08亿元,同比增长 30.51%、36.95%、127.05%。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20.84亿元,同比增长118.60%,实现归母净利润217.30亿元,同比增长265.54%。

然而,这种上游不健康的价格上涨,让中下游“苦不堪言”。2021年,某光伏电池企业负责人在一份《关于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的汇报材料》中,直指多晶硅龙头引导多晶硅按周定价,推升价格上涨。在2022年光伏产业链供应论坛上,电站运营商大吐苦水,表示收益不达标,光伏项目很难落地。

2022年10月,根据工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以下简称“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有关要求,三部门集体约谈了部分多晶硅骨干企业及行业机构,严厉打击光伏行业领域哄抬价格、垄断、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随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鼓励多晶硅企业合理控制产品价格水平。

颇为玩味的是,2022年10月31日,TCL中环率先下调P型、N型硅价格,此后又多次降价,正式点燃硅片价格战。这背后是为狙击新入局者还是其他所图我们不得而知。随后作为硅片与组件龙头的隆基绿能也开始下调相关价格。

2022年12月23日,隆基绿能发布的最新价格显示,单晶硅片P型M6 150μm厚度(166mm)报价4.54元,P型M10 150μm和厚度(182mm)报价5.40元,降幅达27%。自11月底硅料价格刹车以来,硅料和硅片环节的价格已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通威股份去年在组件上持续发力。去年8月份,通威股份以1.942元/W的价格,打败隆基绿能、亿晶光电两名最终竞争对手,赢得华润电力第五批光伏组件3GW集采招标之后,引发了光伏市场“巨震”。随后2个月,通威又连续拿下4次组件招标,陆续中标广东电力、国电投、大唐集团等多个组件招标项目。

被动降价保市场份额的无奈?陷入产能过剩与价格战双重风险

根据CPIA,通威股份2021年多晶硅产量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达17%。值得一提的是,通威股份还在积极扩产。

公开资料显示,通威股份拥有四川乐山、内蒙古包头和云南保山三大高纯晶硅生产基地,现有多晶硅产能18万吨,其中永祥多晶硅(2万吨)、乐山一期(3万吨)、包头一期(3万吨)、乐山二期(5万吨)、保山一期(5万吨),在建包头二期(5万吨)将于2022年投产,由通威、晶科能源、京运通三方投建的乐山三期12万吨项目已经开工。预计到2022年底通威多晶硅产能将达到33万吨。

据通威股份公告,其规划建设的多晶硅项目还有乐山三期(20万吨)、包头三期(20万吨)、云南保山二期(20万吨),共计48万吨的扩产规划。通威规划2024—2026 年高纯晶硅产能为80—100万吨。

然而,从供需格局看,通威股份将面临产能过剩的价格新拐点,上游硅料2023年或将出现产能过剩。

目前,行业内一致预期2023年全球预计新增光伏装机量约为350GW,同比增长40%左右。需要指出的是,光伏装机量与光伏组件容配比 1.2 和每万吨硅料对应3.5GW 光伏组件。考虑容配比及各环节损耗,2023年光伏对硅片需求量约为437GW,对硅料需求量约为115万吨。

2022年12月29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常务副会长林如海在2022年中国硅业大会上介绍了多晶硅供应情况:2021年国内多晶硅在产企业仅为13家,目前统计在建、拟建的新进企业达到22家。2022年多晶硅产能达到117万吨,预计2023年达到239万吨,2024年达到403万吨,2025年达到623万吨,届时可满足1800GW光伏需求量。综上可以看出,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上游硅料价格进一步下跌或将是必然趋势。

需要指出的是,通威股份去年与下游企业晶科能源、包头美科等签订多笔长单销售合同,提前锁定未来四五年硅料供应。公司通过长单协议“锁量不锁价”,这或可以对冲公司部分产能消化风险,但能否实现“以量补价”,我们或将有待进一步观察。

除硅料外,通威的电池片或也不容乐观。

据悉,在2021年前后光伏电池片曾受上下游挤压,通威股份电池业务盈利也承压。2021年通威股份的电池片组件业务毛利率也不到9%。

然而,颇为意外的是,通威股份竟然也举起了“价格屠龙刀”。2022年12月27日,通威太阳能在其官网公布最新电池片价格,182mm、210mm的单晶PERC电池价格分别为1.07元/W、1.06元/W,较10月25日报价,分别下跌19.54%、20.3%。

根据PVInfoLink统计,2017-2022H1通威股份连续5年稳居全球电池片出货量第一,截至2022年Q2公司电池片全球累计出货量100GW+,为首家完成100GW电池出货量的电池制造商。目前公司电池片总产能70GW,根据公司扩产规划,预计2023年底公司电池片总产能超100GW,2024-2026年为130-150GW,其中2022年底大尺寸电池片产能占比预计超90%。

令人不解的是,在电池片盈利承压情况下也发起价格战,通威股份究竟是为保市场份额的无奈之举?还是另有其他原因?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