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创新试点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

2023-01-19 05:32:41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夯实“三农”基础,努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通过好的土地、好的种子、好的科技、好的服务和管理,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日前,北京市人大代表、市委农工委书记、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付兆庚做客北京青年报直播间时表示,今年,农民种地政策保障将更完善,本市今年将创新试点粮食作物全成本保险。

制定耕地管理十年规划

把北京地质较差农田养肥


(资料图片)

北京不是产粮大市、也不是蔬菜种植大市,但作为粮食、蔬菜主销区,大城市也要承担种植粮食和蔬菜的任务,这也是北京农民从土里刨“金”、从土里增收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本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下大力气,在耕地管理以及地质的提升上加大投入,并制定了十年规划。特别是在疏整促专项行动实施之后,本市将需要复耕复垦的地块都纳入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划中。

“没有好地打不了好粮,也形成不了高产,更种不出好蔬菜。”付兆庚表示,本市要用10年时间把北京地质较差农田养肥,让农民种出的粮食单产高,蔬菜品质好,进而让农民增收。同时,本市实施粮食高产高效创建行动,推广小麦玉米主导品种15个、主推技术10项,完成80万亩以上的良种更换,开展小麦、玉米等高产擂台赛。去年,房山区窦店十二农场的小麦高产攻关田亩产达到746.2公斤,创了本市历史新高。

重点培育31个国家级种业振兴企业

开展“一对一”对接机制

“有好种子才能生产出好粮食、好蔬菜,种子是核心。”付兆庚表示,北京结合首都功能定位,在166万亩的耕地保有量上,要推进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打造北京品牌,北京提出打造中国种业之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付兆庚介绍,北京不是农业大市,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农业界的院士在北京的就占了将近一半。据悉,北京在国家级农业科研院所、双一流学科、院士数、岗位体系科学家四个方面位居全国第一。北京农作物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企业13家,占全国的12%。国家级种业振兴企业31个,是推动种业振兴的主力军。世界农作物种业前十强均在北京设立了研发中心或办事处。

同时,北京也是全国农作物、蔬菜种质资源最全的区域,并且是北京市育种发明专利最多的区域。据统计,北京培育全国杰出贡献玉米自交系13个、占全国的24%,自交系选育的杂交种推广种植面积47亿亩、占全国的38%;“京科968”玉米品种累计推广超1亿亩,成为可以和美国品种抗衡的全国第二大玉米品种。北京鸭、蛋种鸡、牛冻精分别占全国市场的80%、58%、40%。“这几年,北京的品种鉴定数都在全国排第一。”付兆庚说,目前本市玉米、小麦,西葫芦、樱桃等品种都在全国前列,北京的种质资源库、中国的种质资源库都在北京。下一步,北京将抓住生物种业这个创新战略发展机遇,利用好基因编辑“两把剪刀”,以及巩固在生物育种产业化上的已有优势,争取加快实现重大突破。全力推动10个特色优势物种的市级联合攻关工程;组织承接10项国家育种攻关工作。

在种业创新基地建设方面,本市在通州区、平谷区、延庆区打造北京支撑种业之都的重要板块。以农作物种业为核心的通州创新示范基地、以畜禽种业为核心的平谷创新示范基地、以林果花草蜂药种业为核心的延庆创新孵化基地已经拿出未来发展规划,出台了促进资源要素聚集的政策措施。下一步,平谷区重点打造国家级畜禽种业创新基地,通州区重点打造基因挖掘和育种共性平台,延庆区重点围绕林果花草蜂药种业孵化提升世园公园功能。其他相关区,按照国家和市级布局,结合区域优势,重点建设当地特色的良种繁育基地。北京还将重点培育31个国家级种业振兴企业,开展“一对一”对接机制;办好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发挥北京都市农业的展示示范功能;开展“京”字号种业品牌创建活动,深入挖掘北京种业价值潜能。

鼓励耕地集中连片经营

推广关键环节、全程等生产托管服务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坚持以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二轮延包试点任务。如何把农田留在农民手里,把农民留在农村?“还得靠服务。北京现有20余万农民,年龄普遍较大。第一轮土地承包时的30、40岁青壮年,进入第二轮延包普遍都60、70岁了,这就需要健全农村服务,实现从种到收,田地都不闲着。”付兆庚说,这就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一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通过合作或联合等方式实现耕地集中连片经营,引导龙头企业以“订单农业”等方式带动规模经营。同时还要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实施集约化生产管理,推广关键环节、全程等生产托管服务,加大机收减损增产技术的普及应用,提高先进技术推广和先进装备的应用效率,让小农户也能获得便捷高效的现代农业服务。

付兆庚还提到,本市还将发展林下经济,培育其他养殖业林下经济,本市完成了两轮百万亩造林,本市鼓励相关区(特别是平原区)利用林下经济养鸡、养兔,让农民增收致富。

试点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

探索以工代赈政策

本市还通过补贴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付兆庚介绍,种粮一次性补贴、菜田补贴、有机肥和绿控产品等补贴政策,必须坚持“补贴实际生产者”原则,进一步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提高规模大户的生产积极性。

“北京对农民采取地力保护的政策,每亩农田给予300元的补贴。本市还出台政策性农业保险,当农民的农作物受到灾害导致绝收时,小麦每亩可补偿600元,保证老百姓赔不了。”付兆庚提到,本市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在农作物受到灾害的第一时间到农村地头核定损失,原则上理赔期限不能超过一个月。今年还将开展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等创新险种试点。“农民在土地的全部种植成本都将获得赔偿。”付兆庚说,这样的全部赔付给农民种地提供了保障,也增加了他们的积极性。

付兆庚还提到,本市对农民增收非常重视,扶持也是多途径、多要素的。“农村的事就要让农民去干,让农民把钱挣到腰包里去。”付兆庚介绍,本市鼓励农民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增加现金收入。比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全市3342个村的街面、厕所维护,村庄绿化维护等一些村级公益事业,让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去做。

此外,本市也正在起草以工代赈政策,也已经逐步尝试农村的部分项目让村民自己干,比如农村垒堤坝、修边渠等不用通过第三方公司,直接让农民来干,这也是增加农民现金收入的另一条渠道。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