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柯瑾 北京报道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日多家银行披露“补血”计划,主要为大中型银行。资本补充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包括配股、定增以及发行资本债券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宏观经济复苏,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持续加大,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或有更多银行加入“补血”行列。因此,商业银行也需要进一步统筹支持实体经济和做好资本管理等任务。
多渠道资本补充开启
浙商银行2月17日晚间公告,该行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核准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配股的批复》,核准该行向原股东配售 50.14亿股新股。
2月16日晚,招商银行公告,第十二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发行资本债券的议案》,拟发行不超过等值人民币1070亿元资本债券。
招商银行在公告中称,当前,该行存量资本工具余额共计人民币1405亿元,其中约人民币1000亿元将于未来2到3年进入可行使赎回权的时间阶段。由于上述资本工具体量较大,该行有必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发行申报等准备,以保持资本充足率平稳运行。
同样,2月16日晚间,邮储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核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核准该行非公开发行不超过67.77亿股新股。
统筹支持实体与资本管理
今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的复苏,各地稳增长计划和举措出台,企业与政府部门投资步伐加快,消费预期稳步恢复。银行加码支持实体经济,1月信贷投放量大增。
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创下单月信贷投放历史新高,同比多增9227亿元。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3%。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4%。
而信贷投放的加速,进一步提升银行补充资本的需求。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告诉记者:“银行发放贷款服务实体经济需要资本支撑,1月份新增贷款创历史新高,也会相应占用银行资本。后续银行业仍然需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资本补充是必然的。”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国内经济活动恢复,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金融机构对经济复苏带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保持乐观预期,因此补充资本需求强烈。”
周茂华进一步表示:“监管部门支持银行多元化、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同时,银行持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也需要消耗资本,以上都是当前银行‘补血’忙的影响因素。”
从银保监会最新公布的2022年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看,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水平呈上升趋势。
2022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资本充足率为15.17%,较上季末上升0.08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30%,较上季末上升0.10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4%,较上季末上升0.10个百分点。
从大中型银行情况看,资本充足率相对更高。2022年四季度,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7.76%,股份行为13.57%。
未来,在信贷投放和资本管理平衡方面,娄飞鹏认为:“银行需要统筹考虑服务实体经济以增强服务能力,做好资本管理以保障资本充足率符合要求,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好业务拓展布局,如多发展轻资本或者资本占用少的业务等。”
(编辑:朱紫云 校对:燕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