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生理扭亏为盈,2023年集采能否拉动业绩再增长?

2023-02-25 09:50:4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打印 放大 缩小

虽然扣非净利润仍为负,但从净利润来看,微电生理已经实现扭亏为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武瑛港 北京报道近日,微电生理发布2022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微电生理实现营业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36.9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97.18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非净利润-1139.33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收窄61.54%。

虽然扣非净利润仍为负,但从净利润来看,微电生理已经实现扭亏为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根据招股书,2019年-2021年,微电生理分别实现营收约1.17亿元、1.41亿元和1.90亿元,实现净利润约-1513万元、574万元和1197万元,实现扣非净利润约-2514万元、-1598万元和-2963万元。

对于营收增长和利润扭亏为盈的原因,微电生理在公告中表示,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产品销量增加所致。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其标测类导管和三维消融导管或许对业绩变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收入主要来源:导管类产品

据了解,微电生理的产品主要包括设备类、导管类和其他产品。

从设备类产品来看,根据招股书数据,2019年-2021年,微电生理设备类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542.58万元、644.15万元和1139.78万元,金额较小,且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较低,分别为13.16%、4.59%和6.02%,拉动业绩增长的力度或许有限。

据分析,截至2022年8月,我国主要有6家企业具备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已上市产品,其中跨国医疗器械厂商产品占据主导地位。按照2020年中国三维心脏电生理手术量排名,强生与雅培合计市场份额超过90%,微电生理市场份额仅为4.2%,设备类产品市场推广中面临来自进口厂商的激烈竞争。

相较于强生、雅培等进口厂商,以微电生理为代表的国产设备类产品上市时间较短,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的技术成熟度、核心模块开发进度及配套导管的上市进度、临床积累与进口厂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面临设备类产品激烈的竞争中,尚无法获得有利的竞争地位。

招股书进一步显示,2021年微电生理的标测类导管和三维消融导管分别实现营收6283.41万元和7662.56万元,占比33.17%和40.45%,或成为2022年业绩变动的重要因素。

2019-2021年,微电生理导管类产品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5.61%、83.94%及77.85%,是收入主要来源。其导管类产品又可分为标测类导管、三维消融导管及二维消融导管,随着三维心脏电生理手术逐渐取代二维心脏电生理手术,以及微电生理三维心脏电生理产品的质量和临床效果日益受到市场认可,其三维消融导管收入占比逐年提升,二维消融导管收入占比到2021年为4.23%。

根据华泰证券分析,微电生理的三维消融导管性能比肩国际龙头,其两款冷盐水灌注射频消融导管均具备处理药物难治性持续性房颤的消融能力,伴随其高端在研消融导管陆续上市,2022-2024年预计其三维消融导管收入CAGR有望实现约50%。

另外,微电生理是唯一拥有磁定位标测产品线的国产厂商,其产品品类丰富、技术先进,能够满足心脏电生理手术中对电信号采集提取的多样化需求,伴随其高密度标测导管获批且联盟集采中独家中标,2022-2024年预计其标测类导管收入CAGR有望超30%。

值得关注的,近期微电生理有两款重要产品在国内上市,或增强其面对跨国巨头的市场竞争力。

2022年12月,微创电生理的一次性使用压力监测磁定位射频消融导管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填补了国内空白。

据了解,压力感知磁定位射频消融导管是进口厂商的具备技术领先性产品,配合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为临床提供导管与心腔内壁接触的实时力值,实现精准消融。该产品上市之前,我国主要有2家国际厂商推出其压力感知磁定位射频消融导管,分别为强生及雅培。

2022年10月,微电生理的高密度标测导管产品一次性使用星型磁电定位标测导管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高密度标测导管同样是外资领先核心技术所在。但是曾有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微电生理可能在国产三维系统当中性能较为稳定,但是和跨国巨头三维系统相比较,在算法、标测能力等方面仍有一定技术性差距,也和高密度标测导管等配套的产品相关。

集采能否拉动业绩?

除了产品本身,电生理集采也是微电生理未来业绩的重要影响因素。

根据福建省医保局信息,2023年1月,福建省牵头开展的心脏介入电生理等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正式公布,电生理类耗材集采覆盖全国27个省区市,共有18家生产企业、2273家医疗机构参与,所涉及的医用耗材产品上年度采购总金额达70亿元,占全国市场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本次集采共16家企业中选,中选产品平均降幅49.35%。以心脏介入电生理手术中量较大的房颤消融手术为例,单台手术耗材成本将由集采前的平均7.6万元降至集采后的4.2万元。按照联盟省份首年采购需求量计算,预计每年可节约医疗费用约30.73亿元。

据报道,微电生理、惠泰医疗中选竞价单元数可观,其中微电生理的高密度标测导管等多个产品成功中标。另据浙商证券梳理,电生理集采落地后,组套3家海外龙头中标,单件采购中国产龙头基本全线中标,其中微创电生理成为唯一一家高密度标测导管中标企业。

浙商证券分析,电生理联盟集采后,国产机会在于射频消融产品逐步补齐,尤其为三维产品。集采成为国产单件产品进院放量的契机,打开入院渠道,而后随国产三维高端产品逐步获批,有望拉动放量。

同时冷冻消融等新品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基于操作简便等优势,冷冻消融在房颤治疗等领域有望快速兴起,市场空间巨大;冷冻消融海外厂商获批产品较少,国产产品获批后得益于性价比、临床教育与服务等优势,有助于国产渗透率的快速提升。

微电生理招股书显示,目前中国电生理市场仍以外资品牌为主,市场份额前六名分别为强生(58.8%)、雅培(21.4%)、美敦力(6.7%)、惠泰医疗(3.1%)、微电生理(2.7%)、波士顿科学(2.1%)。即外企市场份额超过89%,惠泰医疗和微电生理市场份额共5.8%。

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数据,2015年-2019年间,在中国心脏电生理器械市场中,以销售收入计算,国产电生理医疗器械市场份额由11.6%持续下降至9.0%,2020年度国产电生理医疗器械市场份额有所回升,达9.6%。

在此市场格局下,对于本次集采,海通证券研报也分析称,相比此前支架集采超90%、骨科关节集采平均约80%的降价幅度,此次电生理集采的降幅在30-50%左右,温和的价格降幅使得行业具有高景气度。

另外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本次产品降价幅度越大,其获得的协议采购量越大,助于国产电生理厂商提高其市占率。

第一,此次集采兼顾内外资市场份额,集采后预计将形成外资主打房颤市场,内资主打室上速市场的格局,大部分室上速市场份额将由内资龙头占据;第二,集采后,国产厂商有望获得更多的剩余分配量,从而减少医生对外资产品的使用黏性;第三,集采后全套手术费用下降,电生理手术量将提升,市场规模将增长。

除了上述机会,曾有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国产电生理产品一直发展起不来,原因之一在于其术式和冠脉支架不太一样,电生理需要强大的售后服务团队去支持医院,而外企的售后很强势,国内企业就只能做相对边缘的产品,利润不高,所以电生理的进口占比仍然接近90%,而且趋势是国产市场份额甚至越来越低。

那么集采就可以帮助国内企业,例如价格均是5000元,那么肯定外企的成本会更高,国内企业议价的优势就会更明显,因为进口产品要做更多的售后和市场推广,集采会让市场竞争更加集中在产品本身。

(作者:武瑛港 编辑:徐旭)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