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观点:董承非透露了他的新法宝→

2023-02-26 17:21:09 来源:媒体滚动

打印 放大 缩小

越来越多头部私募借助衍生品工具来应对市场和个股的大幅波动。

近日,睿郡资产合伙人董承非坦言,过去半年,自己初步尝试衍生品和融券,目前组合中有近10%的仓位配置气囊和雪球结构产品。无独有偶,念空科技相关人士也透露,公司去年以来创新推出了“气囊指增”,所谓“气囊”,是指通过支付期权费用为指增产品提供一定下跌保护。


【资料图】

据悉,近年来在市场波动加剧背景下,远信投资、任桥资产、东方港湾在内的多家百亿级私募探索使用衍生品工具。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业一直存在“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痛点,基金净值波动过大是重要原因之一,适当使用衍生品工具能够一定程度上平滑净值波动,解决投资痛点的同时引导投资人长期持有。

私募大佬探索衍生品工具

近日,董承非在一次内部交流中透露,截至1月底,其产品整体仓位中的近10%配置了衍生品,以气囊为主,辅以“雪球”。

据悉,董承非所说的气囊和“雪球”均为衍生品工具。雪球结构产品本质为奇异期权,投资人认知度较高,而气囊的运作模式与“雪球”类似,即通过支付期权费实现平滑个股波动的效果。

董承非举例称,比如一只股票的股价为10元,投资者购买半年八折的安全气囊,意味着这只股票半年内只要不跌破8元,投资者不会产生损失。但如果股价跌破8元,投资者则需承担实际亏损,而若股价涨至16元,则投资者获利50%,出售气囊的券商则可以获益10%。

董承非认为2023年市场不会是强牛市,因此组合适当使用气囊。“买气囊的前提是看好这家公司,来管理组合波动。过去半年,我初步尝试衍生品和融券,对熨平私募组合的波动起到了有效作用,后面会加大对该领域的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是董承非,去年以来多家百亿级私募也在探索使用衍生品工具。

比如,仁桥资产相关人士透露,公司会阶段性使用一些股指期货工具,同时学习期权等相关对冲工具。远信投资也在去年使用了对冲手段降低净值波动。东方港湾创始人但斌也称部分能够结构化的产品配置了有一定安全垫的蓝筹股“雪球”产品,沪上某百亿级私募则正在招募招衍生品研究员。

量化大厂创新“气囊指增”

除了主观多头策略私募,部分量化大厂也开始探索衍生品工具的使用。

百亿级量化私募念空科技向记者透露,公司去年以来探索推出了“气囊指增”产品,即在原有的指数增强策略上叠加期权保护,产品风险收益特征适合看好指数希望获取长期指数增强收益,但对短期行情谨慎希望获得一定下跌保护的投资人。

北京一家百亿级量化私募人士也透露,公司有客户定制“气囊指增”类产品,满足其多元化配置需求。

蝶威资产总经理魏铭三表示,气囊指增是在指数增强策略的基础上叠加看跌期权,相比于普通的指数增强策略,它可以在指数下跌时进行一定保护,如果投资者预期一段时间内市场整体表现向好,但是波动或有所加剧,可以使用看跌期权对指数下行风险进行保护。

沪上一位量化私募创始人坦言:“相比于公募基金,私募的优势之一在于可运用工具广泛,策略灵活。近年来,伴随着银行理财、信托打破刚兑,大量稳健型投资人的理财需求未被满足,类似气囊指增的产品能够解决这部分需求,未来大概率会有更多类似的策略创新出现。”

借助多元化工具平滑波动成新趋势

百亿级私募在衍生品上的探索,一定程度反映出管理人愈发重视波动管理的行业趋势。

“投资行为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损失厌恶心理’,即损失造成的痛苦和等额收益带来的喜悦相比,对人的心理刺激程度高1倍。也就是说,当基金净值出现大幅回撤后,投资者倾向于回本后快速赎回,所以长期来看,基金经理的大幅波动很容易导致‘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稳健的净值表现更利于引导投资人长期持有,从而实现财富增值。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私募管理人在平滑波动上有所尝试。”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员谢诗琦表示。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示,衍生品工具有利有弊,如果贸然使用极有可能“双向打脸”,因此管理人需深入研究衍生品的运作规律和投资方式,避免个股下跌和期权费成本带来的“双杀”。

另外,为了平滑波动,部分私募管理人还引入量化手段。比如,去年11月浦来德资产董事长庞剑锋宣布,将放弃对白酒板块的坚守,全面转向量化对冲策略,原因在于单一板块波动较大,基民持有体验不佳。去年以来,中欧瑞博、少数派等百亿级私募也均在招募量化研究员。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