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尚伃
为推动证券公司自律、自觉归位尽责、勤勉尽责,切实提升投行业务执业质量,促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12月2日,中证协正式发布实施《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评价办法》)。
对此,《证券日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目前中证协已经将2022年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初评情况告知各家券商,各家券商如有异议,需在12月7日下午5点前向中证协发送反馈意见。在确认各家券商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的最终得分后,中证协将在其官网公告评价分类结果。评价范围方面,本次评价期间为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评价项目覆盖期间经历审核注册环节的全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首发和再融资项目,共计1369个,涉及77家保荐机构。
(资料图)
根据《评价办法》,项目评价采用扣分方式,在项目执业质量基准分值上根据扣分标准进行扣减,直至0分。评价指标体系基准分为100分,包括执业质量评价基准分60分(主要反映首发、再融资项目的申报质量情况,包括项目撤否情况、处罚处分及负面行为记录等)、内部控制评价基准分20分(主要反映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内部控制和治理体系的整体建设运行情况)、业务管理评价基准分20分(主要反映证券公司投行项目内部管理流程控制的有效性和工作底稿电子化管理的规范化水平等情况)三类指标。
执业质量评价有券商得零分
从2022年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初评情况来看,目前券商最高得分为94.82分,最低得分仅为17分。
其中,“执业质量评价”中券商最高分为57.91分,最低分为0分;比较突出的问题是IPO项目撤否较多,2021年共有253个项目撤否,占全年完成项目(包括通过、撤回和否决)总数的32.6%。“内部控制评价”中券商最高分为19.5分,最低分为1分;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有效制衡”和“合理激励”两项指标,分别有44.2%和46.8%的公司被扣分,具体包括未建立内控部门对业务部门的执业质量跟踪评价机制、未严格执行薪酬递延机制等。“业务管理评价”中券商最高分为18.56分,最低分为0分;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立项和内核不规范,分别有37.4%和21.8%的项目在两个环节被扣分,具体包括未经立项即更换上市板块、未经立项即与发行人签订保荐协议、缺失内核会议纪要或内核意见、缺失对内核意见的回复等。
国泰君安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刘欣琦表示,“《评价办法》将有效促进券商提升投行业务专业化水平和合规风控能力。在执业质量方面,将促进券商将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看门人机制’,增强专业化水平,提升首发、再融资项目的申报质量;在内部控制方面,有助于促进券商更加重视内部控制和治理体系建设;在业务管理方面,规范内部管理流程,加强电子化、数字化管理。”
监管部门和中证协定期根据证券公司投行业务项目执行情况分别进行三个维度的综合评价,通过系统集成评价结果并按评分排序形成A、B、C三个等级。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作为执业机构专业声誉积累和监管部门实施差异化措施的参考依据。
投行业务成为监管重点
《评价办法》第二十二条显示,评价期内证券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因投行业务违法违规被追究刑事责任、被中国证监会或其他金融监管部门行政处罚、存在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情形,或者证券公司被中国证监会暂停、撤销业务资格的,评价分类不得确定为A类。评价期内证券公司因投行业务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或发行人、上市公司因投行业务被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立案调查、且其违法违规或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与证券公司构成重大关联的,证券公司评价分类不得确定为A类。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投行业务成为监管的重点,11月25日,证监会表示,组织对8家证券公司投行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坚持“穿透式监管、全链条问责”和机构、人员“双罚”的原则,“点名”了7家券商、26名直接责任人员及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其中,华金证券因违规问题多、情节严重,被采取责令改正、暂停保荐和公司债券承销业务3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同日,两大券商因保荐的上市公司涉嫌欺诈发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发布风险提示公告,并向社会各界及投资者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