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记者 严佩鑫
“您看,这里座椅、空调、饮水机、微波炉、雨伞雨衣、医药箱、充电装置等设施一应俱全,歇脚休息、避雨取暖,真的很温馨。”12月13日,在辽阳市文圣区新运大街和天福路西南拐角的一处新建成的“暖‘新’驿站”里,外卖小哥杨宇兴奋地说。
冷了进来暖和暖和,累了进来歇歇脚,给手机充会儿电……今年以来,文圣区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已在保莱社区、冶建社区、黎明社区等建设“暖‘新’驿站”9个,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温馨服务,不断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的迅速崛起,与文圣区百姓生活联系紧密的外卖配送、快递站(点)发展到了30余个,外卖小哥、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不断集聚。为精准解决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的急难愁盼,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温暖,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和部署,文圣区坚持党建引领,精准施策,利用闲置汽车集装箱,建成启用了辽阳市首家户外集装箱式新就业群体“暖‘新’驿站”,引导全社会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及户外劳动群体,传递党的关怀和温暖,编织城市暖心网,双向奔赴、共建共享,不断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文圣区委组织部与东京陵街道组织各社区将“小哥”群体纳入社区“红色物业”管家队伍,聘请优秀快递员和外卖小哥等兼任“特聘网格员”,将“暖‘新’驿站”设为信息“中枢”,通过“随手拍”等形式,及时将“小哥”反馈的公共设施损毁、环境脏乱、安全隐患等现象向社区反映,由社区协调处理,形成“以服务换服务、以服务促治理”的新模式,推动建立“双向奔赴”的共建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在“暖‘新’驿站”里,文圣区还成立了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党支部,党建制度上墙,党建书籍摆放整齐,设置“读书角”,为新就业群体中的流动党员提供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活动站。同时,依托“暖‘新’驿站”,文圣区组织人社、工会、交通、党校等部门和单位,搭建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新就业群体职业素养、岗位技术技能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平台,让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在排解工作压力的同时,还能“充电”提能。
接下来,文圣区将结合实际需求,强化新就业群体“暖‘新’驿站”建设,每个街道至少打造3个特色鲜明、功能丰富、实效突出的新就业群体爱心驿站示范点,通过典型引领,让“暖‘新’驿站”真正成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响亮品牌,成为城市的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