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 2022 盘点:标准陆续出台,应用逐步深化

2022-12-27 22:03:01 来源:IT之家

打印 放大 缩小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2022 年是我国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21-2023 年)》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工信部实施“5G + 工业互联网”512 工程的收官之年。这一年里,工业互联网国家级标准陆续出台,双跨平台进一步“扩军”,标识解析体系国家顶级节点全面建成,5G + 工业互联网应用走深向实。

网络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将连接对象延伸到工业全系统、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可实现人、机、物、车间、企业等全要素,以及设计、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各环节的泛在深度互联。


【资料图】

在工信部印发的《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 2022 年工作计划》中,提出要打造“5G + 工业互联网”升级版,推进企业内网改造升级,加快企业外网建设,加快 5G 全连接工厂建设,培育推广“5G + 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纵观 2022 全年来看,工业互联网企业外网建设初具成效,企业内网改造仍存在一定阻力,5G 全连接工厂建设提上日程,“5G + 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整体处于培育阶段。总体而言,我国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

网络推进,标准先行。我国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之所以处于初级阶段,核心原因在于很长一段时间网络并无国家级统一标准。然而,这一局面也终于在今年三季度被彻底终结。2022 年 10 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了我国首个工业互联网网络国家标准 GB / T42021-2022《工业互联网 总体网络架构》,标志着我国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外,5G 全连接工厂也在 2022 年备受产业各方青睐。工信部发布的《5G 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中提到要建成 1000 个分类分级、特色鲜明的工厂,打造 100 个标杆工厂,推动 5G 融合应用纵深发展。可以看到,5G 全连接工厂既是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最终落地的有力尝试,也是推动我国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应用。

平台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中枢。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载体。2022 年令业界广泛关注的平台事件有两个,一个是双跨平台的“扩军”,另外一个是平台领域首批国家级标准正式发布实施。

今年 5 月,工信部公示了 2022 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相较前两年增加了 14 家,几近翻番,由此也大为提振了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相关各方的市场信心。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超过 150 家,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近 8000 万台(套),技术产品逐步被更多制造企业所接受,服务企业超 160 万家。可以说,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初具规模,稍显成绩。

不过,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发展初期仍然无法摆脱产业各方“江湖混战”的局面,各大平台各执一“标”,虽说短期繁荣了市场,但从长远来看还是掣肘了平台的体系化、生态化、数字化发展。好在今年 10 月《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应用水平与绩效评价》和《工业互联网平台 应用实施指南 第 1 部分:总则》两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这也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发布的首批国家标准。

据悉,这两项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标准已在全国 31 个省市、300 余个城市与 80 余个细分行业的 3 万余家企业开展了应用验证,有效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此外,今年 11 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了由我国牵头组织制定的《面向工业自动化应用的工业互联网系统功能架构》,该标准也成为了全球首个工业互联网系统功能架构国际标准,有效填补了我国在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的国际标准空白。

安全体系是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的保障。目前,随着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设备系统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趋势明显,但联网工业设备和系统带病运行的状态普遍存在,漏洞隐患数量和高危漏洞占比居高不下。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一项针对工业安全的评测来看,70% 的工业防火墙存在针对工业协议的解析深度不够,行业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85% 的工业防火墙性能不足,由此导致网络安全威胁尤为突出。

同时,据 IBM 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从去年开始全球工业已取代金融服务业,成为遭受攻击最多的行业,对单个工业企业的攻击勒索金额也持续走高。可见,“工业 + 互联网”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危机,特别是对于我国正处于起步探索转向规模发展关键期的工业互联网发展,亟需建立标准化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

今年 5 月,工信部发布《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深度行活动的通知》,提出要深入宣贯工业互联网安全相关政策标准,健全自主定级、定级核查、安全防护、风险评估等工作机制,加快工业互联网安全专用技术和产品创新,培育壮大地方专业化服务机构,推动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指导督促企业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共同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

尽管如此,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形势仍不乐观。伴随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数字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应用,利益驱动下,网络攻击更加聚焦高价值目标,工业领域因其基础性、战略性以及攻击产生的严重危害,已成为黑客有组织攻击,甚至国家战略打击的重点目标。可见,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化布局已迫在眉睫,安全“意识”也应迅速传达到产业链各方,共同筑起工业互联网的安全“长城”。

标识体系是工业互联网重要基础设施之一。2022 年,伴随着成都灾备节点上线运营,武汉、广州、重庆、上海、北京、南京、成都 “5+2”国家顶级节点宣告全面建成,集中打造了自主可控、开放融通、安全可靠的标识解析体系,其创新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此外,二级节点上线服务高速拓展。截止到 2022 年 10 月底,全国上线二级节点超过 245 个,分布 2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工业企业超 19.5 万家,覆盖机械、材料、食品等 38 个重点行业,累计标识解析量超 2126 亿次。其中,平均每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接入了不少于 800 家企业,每一个企业节点的标识注册数量已不少于 1000 万个,推动更多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落地。

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日趋完善的同时,标识应用也迎来了突破性进展。今年 11 月,第二批《工业互联网标识行业应用指南》发布,涵盖仪器仪表、服装、环保、物流、建材、化肥、煤炭七大行业,为垂直行业产业链相关参与方落地实施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关键支撑。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22 年工业互联网主动标识载体整体部署量已达 1041 万枚,成功突破千万大关。主动标识作为一种通用、便捷的载体,重新定义了数据传输的方式,能够作为采集、存储数据的介质在不同系统、主体间流通。可以预见未来主动标识载体的应用比例将逐步增加,成为助推万物互联的重要基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总体来看,2022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虽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未来总体可期,让我们共同见证。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