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资讯丨谁是当年“顶流”?这些老建筑承载许多茂名人的记忆 →

2023-02-15 13:13:40 来源:茂名发布

打印 放大 缩小

转自:茂名发布


(相关资料图)

老建筑是历史留给城市的宝贵“记忆”

代表了一个阶段的城市生活风貌

茂名有许多老建筑,它们中有的红墙披绿苔,落灰斑驳,静静守在城市一隅;有的褪去热闹繁华变身书城,让闹市充满了书香;有的造型独特,开当时国内悬索建筑技术之先河,现仍散发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有的坚忍不拔,伫立在小东江畔,继续为人民服务。它们代表着先辈们建设茂名时洒下的热血和汗水,见证了茂名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变迁的峥嵘岁月,也带给了几代茂名人无限深情的回忆。

“六百户”民居位于河西新坡附近(即现在的红旗街道辖区),建于1958年。当时,大批建设者及家属从全国各地来到茂名开采油页岩炼油,为解决他们的住宅问题,当时负责的机构决定建设一个大型住宅小区。

茂名六百户。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信涛 摄

这个小区建有数十幢平房或二层楼房,基本上是砖墙瓦面或薄壳结构,其中楼房底层房间的天花板为窑洞式拱形结构,冬暖夏凉,被住户形象地称为“猪笼屋”。每幢楼房一般只有一个公共楼梯通到二楼,楼梯就建在楼前中间位置,外置露天式,砖砌曲尺型。几十幢房屋外观一致,布局整齐,颇为壮观,在当时可算是一个“高尚住宅区”了。初期为建工部第四工程局的职工宿舍,也曾居住过苏联援建专家。因为整个住宅区住了六百户人家,因此得名“六百户”。2022年9月22日被茂南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茂名六百户。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信涛 摄

在许多老茂名心里,虽然当时居住条件艰苦,但曾经真诚相处、守望相助的“蜗居”日子也让他们感怀不已。在那逼仄的弹丸之地,一家有座钟,家家都报时;一家在烧肉,家家飘菜香;一家拉二胡,家家唱小调。邻里相处融洽,有事出去跟隔墙的工友道一声,连门也不用关就放心走;家里收到土特产,不忘招呼邻里过来尝个鲜;有的工友倒班顾不上小孩,邻居就主动帮忙照看。“同在茂名干,都是一家人”,就是那时的真实写照。

茂名六百户。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信涛 摄

从2008年起,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侵蚀后,这些窑洞式的老房子大部分已被房产部门列为危房,陆续被拆除,从而改建为廉租房。目前,位于茂南区红旗街道建设社区新中路原直管公房20栋、22栋、23栋,也成为了为数不多保存下来的茂名“六百户”民居,尤其是23栋更是成为仅存的一栋“窑洞式”“六百户”民居。

对于已远去的历史,目前这三栋“六百户”民居,将是我市年轻一代及后来者了解茂名建市之初建筑物风格的一个窗口。

有个地方见证了茂名市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记录和承载了许多少年儿童的美好回忆,它就是茂名市青少年宫(原市少年宫)!

茂名河西少年宫。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信涛 摄

茂名市青少年宫圆厅位于茂名市区红旗南路161号,建于1958年,由广东工学院设计,中国第四工程局承建。圆厅设计独特,总建筑面积约895平方米,采用蒙古包式的建筑造型,并结合国外悬索建筑特点,30米跨度无柱悬索结构被中国第四工程局采纳到北京市工人体育馆的设计之中,开当时国内悬索建筑技术之先河,是我国当时最具特色的建筑物之一,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为研究茂名城市发展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茂名河西少年宫。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信涛 摄

圆厅由上小下大的二个圆形墙体构成,中间圆厅没有梁柱,属于悬索结构,上下二层圆形墙体由窗户和梁柱间隔而成,采光和通风性能优越,是茂名市建市初期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茂名河西少年宫。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信涛 摄 

据退休老干部张凌云回忆,少年宫原是建筑展览馆,除了展示建筑工程方面的内容外,还举办了缴获全能武装特务器材展览。他在展览中见到过加拿大无声手枪、压缩饼干、尼龙降落伞和部分“叁元”人民币假钞。在那个宽阔的大厅里,还举办过茂名市农村电影放映队的培训和学习,使许多孩子过足了不用买票的“电影瘾”。

茂名河西少年宫。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信涛 摄 

1963年7月,第四工程局完成建设任务后,将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移交给茂名市政府,其中展览馆改名为市少年宫。少年宫成立之初,购置了大量的图书和活动器材,分隔成图书室、康乐棋室、无线电收发学习室、幻灯片室等,中间的大厅成了打羽毛球和乒乓球的场地。

当时少年宫除星期天全天开放外,基本每晚都开放,吸引了无数少年朋友们尽情地在此活动和玩耍。那时的少年宫,还组织了各种活动团体,有合唱团、话剧队,还举办联欢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多种才能和素质。“儿童与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我们庆幸在这个时段里,得到了市少年宫这棵大树的庇佑、关怀、滋润、哺育。”

茂名市青少年宫(资料图片)

40多年来,圆厅一直作为茂名市青少年科技文化、艺术培训、生物百科、书画展览、各类比赛、少先队主题会等校外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2005年市少年宫更名为“茂名市青少年宫”,后出租转作商业用途。2000年11月1日被茂名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现在问市民们,茂名哪栋建筑最雄伟、最壮观?可能答案会有很多个。但是在62年前,这个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老茂名口中的“五层大楼”。这栋1959年建成的老建筑,目前仍在“服役”,低调地待在河西老城区。

“五层楼”旧照片。张凌云 供图

“五层楼”是茂名市委市政府原办公大楼,位于茂名市区油城三路319号,面向小东江、永久桥,茂名市委、市政府曾在此办公达24年之久。“五层楼”作为全市最高权力机构、艰苦奋斗建设油城的象征,已成为茂名一份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9月22日被茂南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五层楼”。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信涛 摄

1958年5月23日,茂名工矿区城市筹建处正式成立,承担茂名炼油厂建设任务的国家建设部第四工程局的领导同时兼任茂名工矿区城市的领导。同年9月,开始打桩建设中建四局办公大楼,1959年落成。说起建设“五层楼”的不易,退休老干部何炜明在其著作《油城历史钩沉》中描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国家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当时公司也面临严峻的考验。物少价昂,干部每月只有26斤粮食定量,每月还硬要从嘴里“省”出3斤上交国家,支援别处群众。困难时候,连重点工程也不能确保国家统配的“三材”(钢材、水泥、木材)供应。“五层楼”就是在这么艰难的背景下建起来的。

“五层楼”一楼大厅浮雕。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国汉 摄  

该楼属于混合结构,占地面积15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09平方米,主体正中为五层,两边为四层,左右为副楼,各三层。一至三层,每层约有30多个办公室,四层有10个办公室,五层作为中建四局干部的娱乐室。办公大楼后面曾建有小礼堂,可供几百人开会。该楼是当时茂名城区最高的大楼,整体建筑犹如一只展翅飞翔的海鸥,预示茂名的建市和腾飞。

“五层楼”精美天花板。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国汉 摄

茂名市筹建之初,干部没有地方办公、住宿,就借用新坡村民房,后来搬到市一中(今茂名市田家炳中学)操场旁边的一间茅棚内办公。直到1962年,第四工程局将全部生活设施移交给地方,茂名市的领导机关搬进四局办公大楼,才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作为全市最高权力机构,市委和市政府各职能部门济济一堂,一起在这栋楼里办公达20多年之久。当时,一说起“五层楼”,人们就想到市委和市政府;一说到“五层楼”去,就意味着找市委、市政府部门办事。至1987年,该办公大楼移交给茂南区政府使用。

茂名河西有很多老建筑,但没有哪一栋能像百货大楼,只要一提起,不少老茂名们都会唏嘘感叹,甚至有人说:“以前来了茂名不到那里逛逛,就相当于去了北京不去看天安门。”百货大楼曾经是茂名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为我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茂名百货大楼。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岑稳 摄

茂名百货大楼位于茂名市油城三路310号,是茂名市建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外墙粉刷为黄色,西面外墙至今仍保存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大字标语。

茂名百货大楼。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信涛 摄

1958年5月,茂名工矿区城市筹建处正式成立,承担茂名建设任务的是国家建设部第四工程局,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批建设的原则,首先开通工业大道和金阳大道(即今天的油城路和红旗路),在两条大道交汇的十字路口拐角处建起四栋大楼,其中一栋便是百货大楼。1959年10月1日,茂名市百货大楼建成开业,共四层楼,各层为敞开式营业大厅,是当时粤西国营商业第一高楼,总面积3162平方米,以经营百货为主,综合经营商品5000多种。百货大楼在当时肩负起为数万建设大军供应生活用品的重任,此后的20多年里,百货大楼都是茂名地区最大型、商品最齐全的一个商场。

茂名百货大楼。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信涛 摄

“逛百货大楼,顾客是不能自助选购的,得由售货员从柜台、货架里拿出来。”退休老人詹叔老两口回忆当年逛百货大楼的情形,“里面的商品非常多,有单车、钟表、布匹等,进门左手边就是大量布匹摆放在柜台和靠墙位置,里面还有师傅专门修理钟表。市民置办贵重物品,首选是去百货大楼,其次可以去规模小一点的厂前百货。”在詹叔的记忆中,百货大楼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市最繁华、最漂亮、最高档的商场。

茂名百货大楼。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信涛 摄

上世纪80年代,我市经济飞速发展,茂名城市中心东移,大型高端百货商场、各种专卖店等新兴业态相继涌现,经营成本、经销模式、盈利空间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导致百货大楼风光难再。

现在人们如果去到那里,会发现原址已改为南方书城,但还能一窥其当年的风采。2022年9月22日被茂南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让我们穿越时空记忆

在老建筑里寻找茂名故事吧~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