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焦点:横琴世界湾区论坛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2)》发布,透视中国26城消费发展潜力

2022-12-01 20:23:0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打印 放大 缩小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柳宁馨,实习生吕思齐 横琴报道

12月1日下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2)》(简称《报告》)在首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横琴世界湾区论坛“品质引领新生态 消费重构新价值”主题分论坛上重磅发布。


(资料图片)

《报告》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旗下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要义、指标、方向等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基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核心能力开发的评测体系,以近100个细分指标的数据库,对中国内地26座城市建设消费中心城市的成效进行客观评测。

评测体系围绕“城市国际化综合竞争力”“国际消费环境营造力”“优质消费资源供给力”“国际知名消费品聚集力”“国际旅游发展力”五大维度展开,纳入测评的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苏州、重庆、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青岛、长沙、宁波、郑州、福州、济南、合肥、西安、南昌、南宁、昆明、贵阳、大连、海口、三亚。

《报告》主要包括评价指标概述、旅游消费发展趋势分析、评测指标分项排名和发展建议4个部分,用大量的数据和指标,对26座城市情况进行了系统性的测评。

26座城市消费竞争力成长性评测

2022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工作已进入第4年,不断向更广和更深的方向推进探索。21世纪经济研究院先后于2019年和2021年推出年度报告,并持续更新迭代评测体系,打造出一套能适应当前形势与地方需求的监测体系。

《报告》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亚太消费中心城市”“中国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四个评测标准,对纳入评测城市的现有消费竞争力进行评测,发现城市的特色化消费资源,挖掘城市消费发展潜力,加强对城市消费竞争力成长性的评测。

具体来看,一是在评价指标的概述中,阐述了《报告》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针对全国典型城市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的成效开展评价,设立了一级到三级的分析指标,以及对评价城市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相关的政策数量、影响力与重要程度的加权评估;二是在旅游消费发展趋势分析中,对跨城、跨区域乃至跨国的旅游消费行为进行了深入考察,从交通方式与客源地的角度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国际游客的消费行为;三是在评测指标的分项排名中,分别从城市国际化综合竞争力、国际消费环境营造力、优质消费资源供给力、国际知名品牌聚集力和旅游发展力五个维度进行测评;四是在最后的建设发展建议部分,针对东部沿海城市和中西部城市的不同发展状态,提出了包括积极研究国际消费规则,增强对外国游客的消费偏好研究、积极引进国际品牌、重点培育本土品牌等六点建议。

《报告》指出,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构成形势正趋于多元化,消费竞争力是其中重要部分。自商务部于2019年联合14部门印发《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后,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对消费竞争力的培育和建设,并展开了形式多样的探索工作。2019年至今,我国已有不少城市在建设消费中心城市方面取得较为突出的成效,并且部分城市已将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纳入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或写入地方有关“十四五”规划之中。

对标国际分析国内6城重要商圈

《报告》筛选上海、北京、成都、杭州、南京、西安6座城市,具体分析城市商圈建设,也将中国的优质消费商圈与伦敦-骑士桥商圈、东京-银座商圈、迪拜-迪拜塔商圈和新加坡-乌节路商圈这些世界级商圈进行对比研究。

《报告》建议,推进核心商圈的消费业态多元化。

国内多座城市正在建设世界级商圈,并提出千亿级商圈的发展计划。作为核心商圈,其需要多元化的消费业态,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风俗文化的消费者的需求。其中,既需要包含了美食消费、潮流娱乐消费业态,也需要包含彰显城市文化特质与价值的历史文化消费,或体现城市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消费。为此建议,城市主管部门应加强与其他城市核心商圈的对标与学习,不断增强核心商圈的竞争力。

消费商圈的能级与购物中心的销售收入密切相关,而支撑购物中心销售收入的是引入品牌的溢价率,拥有国际一线消费品牌(含奢侈品牌)越多的购物中心,销售收入总额可能越高。《报告》选取了东京、新加坡、伦敦、迪拜四个城市或国家的知名购物中心,确定了137个国际消费品牌,并深入比较了26座城市对这些品牌的拥有量。

《报告》指出,国际消费品牌中,137个品牌中有24个品牌尚未在中国大陆地区开设实体店,32个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仅在1-5座城市开设实体店。上海和北京是引入品牌最多的城市,分别以105个和104个品牌的引入量排名26城前两位,其余城市的引入量均未破百。

深圳以83个品牌的引入量排名第3位,成都以82个品牌的引入量排名第4位,西安排名第五位,并以73家品牌的引入量超越了杭州、南京、广州等多座东部沿海城市。

中西部处于国际消费市场全面爆发期

《报告》指出,通过对比2010年与2019年的数据,可发现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国内旅游市场持续火爆,对境外(含港澳台)游客的吸引力逐年提升。

2020年-2021年的旅游业尤其是入境游的各项数据出现下滑,并存在横向数据的不可比性,但从近10年的数据看,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总体态势未变、对境外游客的长期影响力未减,这也是我国继续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一大有利条件。

《报告》指出,目前国内游客与入境游客的人均消费金额尚未突破1000元人民币和1000美元关口,与发达国家的旅游市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外国游客、香港游客、澳门游客和中国台湾游客中,分别有77.41%、35.53%、21.99%和90.07%的游客选择在中国(内地、大陆)地区过夜,这进一步表明,香港和澳门游客分别有超60%和80%的比例会在当日出境(返回港澳)。

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日渐紧密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态势的一个佐证,大部分港澳游客或并非入境旅游,而是参与相关经贸或社会活动。

《报告》指出,亚洲游客依然是我国最大的外国游客来源地,其次是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从增量看,来自美洲的游客增量较高,仅次于亚洲游客,总量排名第3位。大部分城市的主要游客以日韩和欧美为主,这些国家的游客拥有较强的消费实力,通过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可提供更多的消费场景与产品,以进一步挖掘外国游客的消费潜力。

《报告》指出,尽管东部沿海城市仍是国际旅游消费的高地,但与2010年相比中西部城市的入境游客人数和消费增速明显,表明随着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加强、旅游业对外服务能力与接待能力的提升,吸引力逐渐增长;三亚和海口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旅游业迎来高速发展期。

《报告》还进一步指出,东部沿海城市的国际消费环境建设进入质量提升时期,部分城市的消费尤其是国际消费的环境和资源还需要进行及时更新与提档升级。中西部城市则进入国际消费市场的全面爆发期,中西部城市应该抓住这一机会,加强消费资源的建设,以有能力吸引和承载更多的消费资源、消费者与消费场景的聚集与产生。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