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拨打12345,只为夸夸他们

2022-12-08 05:40:03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打印 放大 缩小

芳古园一区的志愿者们正在安排当日的疫情防控保障任务。


【资料图】

11月底以来,北京的新冠疫情形势不断变化,防控政策措施也随之调整优化,这是疫情防控科学化精准化的体现。然而在此过程中,一些市民也因各种不确定因素倍感焦虑。社区基层工作人员不仅要快速准确落实防疫措施,更要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及时解答居民疑惑,安抚居民情绪。记者梳理12345热线相关来电发现,11月28日至12月5日的8天里,12345热线接到的涉疫表扬电话超过1300通。基层工作者主动作为,周到服务,践行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赢得了居民的认可。

玉桥南里南社区

“私人管家”贴身精准服务

“听说政策又有调整,现在到底还用不用做核酸?”“我去超市买菜还用提供核酸阴性证明吗?”12月5日一大早,通州区玉桥南里南社区很多居民都打开微信,向自己的“私人管家”咨询最新的政策信息。很快,居民就收到了“私人管家”的详细解答:进入商超、商务楼宇不查核酸阴性证明,扫码即可进入;居民回社区可以不扫码,但进入酒吧、剧本杀等密闭场所以及餐饮(堂食)、室内健身、养老机构、学校等场所依然需要扫码并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私人管家”逐条为居民解释,还特意叮嘱大家务必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接种疫苗,减少不必要的聚集。

居民张女士说,疫情形势不断变化,但她现在一点也不发愁:“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我们压根儿不用打电话向社区咨询,更不用打12345热线,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私人管家’。”张女士口中的“私人管家”,其实就是玉桥南里南社区的工作人员。只要居民有疫情防控相关的问题或诉求,都会第一时间想到联系自己的“私人管家”。

玉桥南里南社区党总支书记刘羽佳告诉记者,疫情期间,社工们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与居民的沟通,讲解政策、解决需求都需要第一时间回应。最初为了及时向居民传递防疫信息,社区组建了微信群,可信息一多容易“刷屏”,重要的通知被淹没,难以传达到位,而且居民们的问题五花八门,每家的需求都不一样,社工都在群里回复,信息冗杂,反而把大家都搞糊涂了。也有一些居民不愿把自己的诉求发到大群里,担心泄露个人隐私,可赶上非工作时间打社区办公室的电话又担心找不到人。于是,针对大量沟通交流需求,社区“反其道而行”,社工同时作为网格员,逐一添加对应小区、楼门居民的个人微信,“这样一来,居民有问题就能第一时间找到属于自己的‘私人管家’,获得精准服务,在避免消息遗漏、回复不到位的同时,还能保护居民个人隐私。”刘羽佳说,近期随着防控政策的不断优化调整,“私人管家”在解决诉求、解读政策上发挥了很大作用。

11月中旬,一位刚搬来不久的租客与邻居因噪音问题产生了矛盾,邻居便找到了自己的“私人管家”寻求帮助。“这名租客的孩子在准备艺术类考试,每天在家练琴,那时候我们社区虽然没有封控、管控,但大人孩子普遍在家办公、上网课,隔壁邻居找到我们,反映弹琴声音太大,自己在家根本无法专心办公。”刘羽佳说,她先找到租客沟通,希望缩短弹琴时间,但租客表示孩子正在备考的关键时期,每天需要保证练习时间。刘羽佳又建议租客购买隔音棉,可隔音棉有异味,难以在短时间内挥发,由于担心健康问题,这个方案也被否决了。之后,她又协调租客购买消音器安装在琴弦上,可效果并不理想,隔壁邻居依然反映噪音太大,方案再次作罢。

刘羽佳没有灰心放弃,左思右想,她为租客另寻了一间房屋,该房屋隔壁没有住人,因此不用担心扰民,可租客已经押一付三交了房租,虽然原房主同意将未住时段的房租退回,但押金却退不回来。刘羽佳又找到中介,协商换租时减少中介费,以此平衡押金为租客带来的损失。租客和邻居对这个方案都很满意,就这样,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耐心协调,一个棘手的问题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

不久后,社区内一居民楼单元门内出现阳性病例,12月2日,“私人管家”将单元门临时封控的消息发送给每一位居民。隔离期间垃圾怎么扔?可以订外卖吗?还没等居民提出这类疑问,大家收到的私信里已经做出了详细的回答:“生活垃圾每天打包好放门口,每日下午4点工作人员会集中清理。”“居家隔离期间可以订快递、外卖。”“私人管家”还贴心地提示:“等小哥放门口您再拿进来,避免接触。”

第二天,政策有了新的调整,防控更加精准,出现阳性病例不再封控整个单元楼。哪些居民需要继续居家隔离,哪些居民可以正常外出……这一次,依旧没等居民找社区咨询,大家就再次收到“私人管家”发来的信息。可以外出的居民还多收到一条贴心提示,提醒他们外出期间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刘羽佳说,基层的工作根据疫情形势变化不断做着动态调整,“私人管家”就像是居民的实时“播报员”,“在社工的好友列表里,居民的好友信息按照楼栋、门牌号做了标注,每次接到新的政策,我们社工就立即先学习,然后再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语言,精准发送给每一位居民。通过这种办法,很多因信息传递不到位产生的误会就不会发生了,居民也会更有安全感。”

金晖远洋社区

克服人手不足紧跟政策调整

在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金晖远洋社区,一段时间内因各种原因,社区只有5名工作人员值守,而服务的是社区1472户居民。尽管人手非常紧张,但社工们除了保障日常工作与防疫任务外,仍然特意留下专人专岗,随时紧盯防疫措施调整要求,解答居民疑问,力争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11月24日,北太平庄街道辖区内,一社区因为突发疫情,社区工作人员又被判定为密接,社区的日常工作和防疫保障急需支援。彼时,金晖远洋社区疫情形势尚好,工作压力相对较小。紧急情况下,金晖远洋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都赶去支援其他社区。

可到11月25日,金晖远洋社区开始出现“十混一”阳性病例,而且一连几天都有类似情况,人手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当时还有生病的、休产假的同志,除了不能到岗和支援其他社区的同志,我们这里满打满算还剩下5个人。”社区党委书记刘芬顿时感到巨大压力。

刘芬还意识到,在这个艰难时刻,要面对的不仅是人手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赶上防疫措施不断调整,所以,除了每个人都必须成为“多面手”外,刘芬还专门安排专人专岗,24小时轮班紧盯防疫措施调整,保证第一时间落实。

11月26日,社区一栋塔楼内有居民涉及“十混一”阳性,楼里的居民当日需要足不出户,配合完成风险排查。从当天上午开始,居民微信群里的消息就没断过,居民不仅提出了各种问题,很多与疫情相关的新闻链接也出现在群里。这些新闻链接中,有些是外省市的疫情防控措施,有的甚至是不实消息,但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这些发布到群里的消息让不少居民情绪更加焦虑。

察觉到群里的气氛不对,刘芬立即发信,为大家详细解释了风险排查的重要性,接着又说明了风险排查划定区域的具体依据。刘芬的讲解让大家安心了不少,微信群里也渐渐安静下来。当晚10时许,社区迎来了好消息。一方面经过排查,“十混一”的阳性病例并未出现在这栋塔楼中,只是有一位居民被判定为密接;另一方面防疫措施有了新的调整,当判定密接后,仅仅是这位密接者需要按照要求居家隔离,其他居民出行不再受影响。刘芬第一时间把风险排查结束和防疫措施的调整告诉了居民。

最近防疫政策不断优化调整,不论是涉及居家隔离,还是涉及核酸检测,社工总在第一时间为居民做出解答,还不忘随时提醒大家做好个人防护。居民点赞说:“社工们不仅比我们懂政策,解释得清楚明白,有变化后能第一时间落实,还总是为我们的安全着想,我们心里很踏实。”

芳古园一区

“大白”每天登门“自我介绍”

王卓是北京志愿者协会会员,三年来,他一直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奋战在抗疫一线。当丰台区方庄街道芳古园一区第一社区近期出现疫情时,作为小区居民,他再次站到前线。也是在这次志愿服务中,他结识了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97岁老人。

楼层封控的第二天,王卓听说一位97岁的老人急着要出门,他赶紧换上防护服来到现场,这才得知,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已经忘记楼层封控的事情了。

“阿姨您好,我是志愿者,我叫王卓。”跟老人做了自我介绍,王卓开始耐心安抚老人情绪,并解释了疫情防控的事情,还查看老人家里是否缺食物和水。老人渐渐明白了当前的情况,情绪也稳定下来,王卓这才放下心来。“我联系了老人的家属,她的子女住得远,而且也在居家隔离,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我得特别关照。”从此以后,王卓每天都来老人家中看望。

第三天,王卓刚到楼下,就得知老人又急着要出门。王卓赶紧上楼,发现老人再次忘了前一天的事。为了不让老人平添焦虑,王卓没有试图让老人回想之前的事儿,而是把自己当作“新人”,重新向老人做了自我介绍:“阿姨您好,我是志愿者,我叫王卓。”王卓把疫情防控的事掰开揉碎又说了一遍,老人的心情平复后,告诉王卓,自己家里缺粮食了。于是王卓赶紧帮老人解决了物资问题。

第四天,老人正要出门,王卓又及时赶到。和此前不同的是,这回老人虽然又不记得疫情的事儿了,但对王卓有了印象,王卓终于不必再重新自我介绍了。老人平时每天要服多种药物,这一次遇到的问题是忘了各类药的配法。多年的志愿服务让王卓积累了一定的医学知识,他马上给老人的家属打电话,问清楚各类药的配法以及服药时间,给老人配好了药,放在专用的盒子里,并嘱咐老人按时服药,直到确定老人能记着哪种药什么时候吃,才放心地离开。

直到楼层解封,老人虽然已不记得封控期间发生的大部分事情,但依稀记住了有一个每天上门嘘寒问暖的“大白”。 本报记者 景一鸣 鹿艺佳

记者手记

这份认可值得倍加珍惜

疫情期间,社区基层工作重、压力大,但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付出和辛苦,居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12345热线1300多通表扬电话就是最好的印证。居民的诉求五花八门,尤其在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调整的阶段,居民不了解最新情况,或被网上一些不实信息误导,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这时候,及时与居民沟通、清晰解答疑惑、有效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疫情防控措施科学优化调整能快速落实的前提,更是保障百姓生活、团结居民共同抗疫的关键。

这段时间,正是因为许许多多的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克服重重困难,用心用情服务群众,才赢得了居民的认可和信任,成为居民心中的“主心骨”,让大伙儿不再慌乱,更有信心、更有力量战胜疫情。面向未来,这份来自居民的认可和信任值得倍加珍惜,它将为社区治理凝心聚力,鼓舞更多的基层一线工作者和志愿者把为群众服务进行到底。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