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播:2022年全球及中国人工耳蜗主要产业政策及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2023-01-10 13:55:39 来源:同花顺

打印 放大 缩小

原文标题:2022年全球及中国人工耳蜗行业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渗透率低,市场前景广阔「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人工耳蜗综述

人工植入耳蜗是一种电子设备,也称为电子耳蜗、仿生耳、电子仿生耳等。由外置声音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刺激听力神经,来恢复、提高及重建轻度到重度失聪患者的听觉功能。目前被视为重度损伤听力的唯一解决方案。

人工耳蜗包括:体外构件部分,体内植入部分。体外部件包括:麦克风、言语处理器和发射线圈。体内构件包括:接收线圈和电极序列。麦克风拾取声信号,并将声信号传入言语处理器,体外的言语处理器指令以射频信号的方式传入体内感应器,这种信号经听神经中枢端传入脑干的耳蜗核,并进一步产生听觉。这种体内体外分离的工作原理免除了两者之间的。由于体内与体外部件并不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射频信号的方式传导,可以有效避免设备直接接触人体引发感染的可能。

人工耳蜗部件构成及功能介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人工耳蜗产业链

人工耳蜗行业产业链由上游的原材料有金属材料、硅胶、电子元器件等;中游的人工耳蜗研发及生产企业;下游的由医疗机构及个人。

人工耳蜗产业链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产业链下游来看,2021年中国重到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中患有感音神经性和混合性听力损失的人数1421万。目前,人工耳蜗植入已经成为治疗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标准治疗方法。因此,我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量直线增长。据统计,2021年我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量为1.1万例,预计2022年我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量超过1.3万例。

2017-2022年中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数量情况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人工耳蜗行业发展背景

价格昂贵是限制人工耳蜗市场扩大的主要原因,人工耳蜗费用包括耳蜗费、手术费和后期维护费用,整体治疗费用昂贵,因此人工耳蜗植入比例目前较低。具体来看,全球人工耳蜗总数量已经超过了60万例,而且绝大多数都在发达国家,我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例数远不及国外。目前,中国内地仅共有约5万患者使用了人工耳蜗进行治疗,人工耳蜗植入占比很低,为0.68%。

中国人工植入耳蜗渗透率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各地政府实施补贴政策利好人工耳蜗。2018年,我国启动“十三五”人工耳蜗救助项目,为符合条件的听障儿童免费实施人工耳蜗产品植入,并对手术费用及康复训练费用等进行补助,大大减少了人工耳蜗植入费用。此外,辽宁省、吉林省、河南省、安徽省等将人工耳蜗列入医保报销范围。

中国主要地区对于人工耳蜗植入补贴相关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政府公开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人工耳蜗行业现状分析

1、人工耳蜗市场规模

从全球人工耳蜗市场来看,据统计,2015年至2019年,全球人工植入耳蜗植入系统市场规模从10.51亿美元增长至14.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8.38%;2020年,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人工植入耳蜗的市场规模下降至13.38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全球人工植入耳蜗市场将保持持续增长。

2016-2020年全球人工耳蜗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美好医疗招股说明书,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国内市场方面,数据显示,2013-2017年我国人工耳蜗行业市场规模由22亿元增长至5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5.7%,预计2022年我国人工耳蜗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96.6亿元。

2013-2022年中国人工耳蜗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人工耳蜗组件价格

人工植入耳蜗组件主要包含外置声音处理器组件、植入体组件和附件等。从市场价格来看(以美好医疗销售价格为例),2020 年,人工植入耳蜗组件平均销售价格为 16.89 元/个,较2019 年下降 19.27%,主要原因是附件新产品销售量有较大增加,且该类附件的单价较低。2021 年由于公司人工植入耳蜗组件主要以美元计价,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降,导致平均售价略有下降,主要产品的原币销售价格未发生较大变化。

2019-2021年美好医疗人工耳蜗组件销售均价变动

资料来源:美好医疗招股说明书,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人工耳蜗行业竞争格局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全球人工植入耳蜗的制造商主要为科利耳、领先仿生和美迪乐,其中科利耳为绝对龙头。国内方面,我国人工耳蜗行业起步较晚,市场主要被外企占据,近年来,随着人工耳蜗市场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本土企业将目光投向人工耳蜗领域,如力声特、诺尔康等。

全球及中国人工耳蜗行业市场竞争格局情况

资料来源:美好医疗招股说明书,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六、人工耳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手术机器人辅助植入

近年来,手术机器人在神经外科、骨科、妇产科和心胸外科等领域均有所运用,具有创伤小、精确性高和安全性高的优势,能够克服传统手术操作精度低、创伤大和恢复时间长等缺陷。加之,其自带导航系统,能避开面神经、骨索神经等关键结构,减小误伤神经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目前,国内针对人工耳蜗手术机器人研究的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中国计量大学。不过耳蜗手术机器人仍处于与手术医师磨合、优化流程的阶段,在微创手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机器人未来在将大有可为。

国内人工耳蜗手术机器人研究现状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使用需求定制化

人工耳蜗大小存在差异,因此对蜗管电极长度需求不一。正常耳蜗的蜗管长度为32mm左右,随着年龄增长存在1-2mm的延长。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人体耳蜗是均码电极,难以遵循生理长度的变化选配电极,因此可能出现电极过长或者过短的现象,不利于患者获得良好的听力体验。

随着电极材料学与人工耳蜗技术的进一步突破,耳蜗电极向精细化、柔软化发展,支持人工耳蜗个性化定制。软电极可实现圆窗植入,并顺利植入到蜗顶,实现全耳蜗覆盖刺激,同时保护蜗内微结构的完整性,减少耳蜗不必要的损伤,为个性化定制耳蜗电极长度提供了完备的条件。随着人工耳蜗电极技术进一步成熟,人工耳蜗个性化发展指日可待。

3、智能化远程控制

随着“互联网+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设定耳蜗程序应运而生,打破了人工耳蜗调试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在患者对医疗水平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下,远程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得到认可,为提高产品的竞争优势,贴近耳障患者的使用需求,远程功能将成为人工耳蜗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原文标题:2022年全球及中国人工耳蜗行业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渗透率低,市场前景广阔「图」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人工耳蜗行业发展现状、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人工耳蜗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